布洛芬混悬液的制备工艺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时间:2022-10-30 04:19:23

布洛芬混悬液的制备工艺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的制备工艺及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处方筛选、工艺筛选方法,应用羧甲纤维素作为常规辅助悬剂,甘露醇和蔗糖为矫味剂进行布洛芬混悬液的制备,选取10例正常体检者,采用HPLC方法测定人体血清布洛芬药物浓度并探讨布洛芬混悬液生物利用度。结果:布洛芬混悬液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86±9.68)%,与片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布洛芬混悬液与片剂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布洛芬;混悬液;制备工艺;生物利用度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55-01

布洛芬是常见的NSAID类抗炎药。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布洛芬较其他常用NSAID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发生风险小,国外已将布洛芬作为非处方药物,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发热等疾病的解热镇痛治疗[1]。为方便患儿和吞咽困难患者服用药物,常规制备了布洛芬混悬液[2]。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人体血清布洛芬药物浓度并探讨其生物利用度,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10A型)、紫外检测器(SPD-10A型)、泵(LC-10AD)和积分仪(C-R6A型)。

1.2 试验用药:99.90%布洛芬对照品(应用化学研究所),布洛芬混悬液(60ml/1200mg,厂商:珠海天大药业公司,批号:H10980251),布洛芬片剂(100mg/片,厂商:浙江万邦药业公司,批号:H13022258)。

2 方法与结果

2.1 布洛芬混悬液制备方法:将布洛芬、表面活性剂、柠檬酸等物质加热溶解于甘油(含少量水),加入常规辅助悬剂(羧甲纤维素),充分搅拌溶解,制成A溶液。A溶液加入85%糖浆溶液(由蔗糖配合水制备),两种溶液充分混匀形成混合液,见布洛芬呈结晶样析出,加水至混合液1000ml,混匀制成布洛芬混悬液。

2.2 布洛芬混悬液处方筛选:处方(布洛芬20g、柠檬酸2g、羧甲纤维素5g、蔗糖400g、表面活性剂为处方量)筛选见表1,筛选(沉降体积比、再悬性和口感测定)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处方8在沉降体积比、再悬性和口感均最佳,故处方8为布洛芬混悬液的制备处方。

2.2.1 沉降体积比:取布洛芬混悬液50ml,塞住试管,用力摇匀60s,记录体积(H1),静置180min,记录体积(H2),沉降体积比=(H2/H1)。

2.2.2 再悬性:取布洛芬混悬液50ml,塞住试管,静置24h,垂直平面360°旋转10次,记录再悬性。

2.3 稳定性试验:40℃、60℃温度下4500lx强光照射10天,观察布洛芬混悬液含量、外观、降解产物、相对密度、pH等,结果表明布洛芬混悬液稳定性高。

2.4 血清布洛芬药物浓度测定:柱:5μm、150mm×6mm,缓冲液(pH=3.8,甲醇:乙腈:0. 02 mol/l醋酸钠=60:20:30),取血清样本100μl,甲醇300μl,混匀离心(104r/min),采用定量法测定20μl上清液的峰面积。

2.5 回收率试验:取适量99.90%布洛芬对照品,制成1g/L溶液B,冷冻处理(-40℃冻箱)后取溶液B采用空白血清制成1μg/ml、2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将1μg/ml、10μg/ml血清样本配备成1μg/ml、5μg/ml、10μg/ml、30μg/ml血清溶液。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3

2.6 生物利用度试验:健康体检者10例,心肝肾功能无异常,随机将其分为两组,隔夜禁食,A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300mg,B组给予布洛芬片100mg,用药3h后统一进食,间隔7d,两组患者交叉给药,给药20min、40min、1min、2min、3h、4h、5h、6 h、8 h、10 h、12 h、14 h采集血液3ml,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布洛芬混悬液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86±9.68)%,与片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布洛芬为难溶性药物,采用结晶析出法制备混悬液,制备工艺简单,快捷、精准,混悬液性能良好,应用羧甲纤维素作为常规辅助悬剂,表面活性剂促进了布洛芬溶解和在混悬液中均匀分布,且难以絮凝[3]。布洛芬混悬液在高温强光照射下稳定性高,且药物回收率高。另外,布洛芬混悬液与布洛芬片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混悬液吸收迅速,血药峰值时间短,浓度高,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强[4]。

参考文献

[1] 徐洪涛,余健,聂国明,等.右旋布洛芬与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疗效的对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8):701-702.

[2] 彭文君.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69-70.

[3] 袁开红,吴玉霞,卓海通,等.布洛芬混悬液的研制及其生物利用度[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9):444-447.

[4] 王亚斌.布洛芬混悬液配制设备清洁验证方法研究[J].北方药学,2014,11(2):171-171.

上一篇: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浅析 下一篇: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