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浅析

时间:2022-10-25 12:55:14

摘要:

目的:浅析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半; 夏泻心汤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69-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指上腹部胀满不舒,反复发作且排除内脏器官器质性疾病的临床常见病,主要以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病程持续或反复为主要临床特征。在中医范畴内,虽无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种病名,但痞满的临床症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似,所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应隶属中医痞满的范畴。目前,每年有20%~30%的人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等症状,从西医角度多是由饮食不规律、心理压力和胃肠蠕动障碍有关[1];而中医认为多与肝脾胃三者紧密相关联。作为临床的常见病,西医只能缓解表面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病情始终反反复复,患者无法彻底痊愈。为此,我院对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的中医疗法,取得显著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其中男性为52例,女性为68例;患者年龄介于18~68岁,平均年龄45.13±8.5岁;病程1~8年,平均3.55±2.56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等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口服吗丁啉(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10003),一片/次,3次/d,治疗1个月。

试验组:采用中医半夏泻心汤治疗。半夏泻心汤由法半夏9g,黄芩9g,黄连6g,干姜9g,人参6g,大枣5枚,炙甘草6g组成。在主方的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体质、临床症状不同进行对症的加减治疗,2次/d,一剂/d,水煎服,治疗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完全恢复或大致恢复,上腹部胀痛完全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上腹部胀痛减少至50%~90%,其它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上腹部胀痛依然存在,其它临床症状均没有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研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明显改善试验组患者的上腹部胀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3.3%(56/6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西医角度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发现,其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如胃的蠕动功能障碍,胃与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的协调性异常,精神压力大等等[2]。由于在临床上不能明确其发病机制,无法从根源上治疗,只能针对临床症状缓解治疗,故治疗效果各不相同。本文的对照组选用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吗丁啉既可以增加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又可抑制呕吐,但有可能对中枢系统产生副作用及其它不良反应,经吗丁啉治疗的60例患者中,显效的仅占25%(15/60),而患者临床疗效的无效率48.3%(29/60),说明其临床疗效一般,只能治疗单一原因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不能全面的治疗所有患者。

而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应隶属痞满范畴,其主要病位在胃,涉及肝脾,其主要病理机制与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肝郁气滞有关。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以辛开苦降除痞满为其治疗特点,主要治疗中焦的痞塞不通,脾胃升降异常引起的心下痞证。本方以法半夏(苦降)为君药,消痞散结,降胃气;臣药包括干姜、黄芩、黄连,干姜温胃祛寒,具有辛开的治疗特点,黄连和黄芩性苦善清热除痞;用人参和大枣佐以健脾益气,生津养血;炙甘草协调诸药药性,健脾和中。因此,本文对试验组患者选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研究表明:在主方的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个别症状进行加减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显效率为65.0%(39/60),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3%(54/60),而且仅有0.07%(4/60)的患者经治疗后无效,其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证实半夏泻心汤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选用半夏泻心汤的中医治疗,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既有效又全面的措施,应推广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陆长勤.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 2013, (26): 416.

[2] 苏振政.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1): 10.

上一篇: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下一篇:布洛芬混悬液的制备工艺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