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时间:2022-04-08 08:57:36

摘要: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抑郁症患者86例,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单药治疗,研究者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者治疗后各时间段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

关键词:抑郁症;帕罗西汀;氯氮平;小剂量;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68-02

抑郁症作为常见心理疾病之一,不定期发反复发作容易造成患者精神残疾,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本研究主要对抑郁症患者应用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抑郁症患者86例,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2:21,年龄20-43岁,平均(25.28±1.24)岁,病程2-8个月,平均(3.54±1.25)个月;研究组男女比例20:23,年龄22-47岁,平均(27.12±1.98)岁,病程2-12个月,平均(4.89±1.12)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帕罗西汀(生产于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单药治疗,初始剂量10mg/d,最大剂量≤40mg/d。研究者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剂量氯氮平治疗:①帕罗西汀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②氯氮平(生产于上海信宜黄河制药有限公司),起始剂量12.50mg/d,最大剂量≤100mg/d,两组患者均持续服用6-8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抑郁症改善情况均参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的测定评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2]。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HAMD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且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口干、头晕、恶心、肠胃不适,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4(9.30%)例比对照组的5(11.73%)例少,但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且研究组治疗后各时间段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说明联合方案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抑郁。帕罗西汀作为一种选择性5-HT的再摄取抑制剂,服药后可有效增强神经突触间隙中的5-HT浓度,从而达到抗抑郁作用。氯氮平为二苯二氮杂卓类抗精神病药可有效阻滞患者脑内5-羟色胺(5-HT2A)受体和多巴胺(DA1)受体,同时还具有抗胆碱(M1),抗组胺(H1)及抗a-肾上腺素受体作用,两者合用,治疗效果更佳。

同时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用药不良反应率9.30%与对照组的11.73%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的低不良反应率,表明联合方案不仅具有治疗有效性,且安全性较佳。分析原因是由于帕罗西汀对胆碱能、肾上腺素、组胺等受体亲和力均较低,因此用药不良反应率较低,因此临床使用无显著不良反应率,而且此药物对人体无镇静作用,不会给抑郁患者造成认知功能及精神运动功能的障碍性危险。并且有大量相关研究证明,帕罗西汀具有高效、安全等抗抑郁的优良效果,且不良反应低,尤其适合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3]。关于氯氮平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利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临床使用治疗作用积极。

参考文献

[1] 王延鹤.帕罗西汀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02):143-144.

[2] 段桂花.帕罗西汀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相互作用[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02):141-142.

[3] 毋炳奎.坦度螺酮联用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465-466.

上一篇:布洛芬混悬液的制备工艺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下一篇: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