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分析

时间:2022-10-30 04:05:26

江苏人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分析

摘 要: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只需考虑两个生产要素:物质资本与劳动力。劳动力反映的是均一化的人力资本,认为知识存量平均分布于人力资本中。新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当代社会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是知识与技术,人力资本作为知识与技术的载体,它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值得人们研究。

关键词:人才结构;经济增长;协调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04-02

在目前江苏人力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分析人力资本的层次结构和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要比仅分析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具实际意义。

1 协调度指标的建立

经济与人才的协调度是衡量经济增长不同阶段,区域人才的存量变化和经济增长变化的协调发展关系,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才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变化的协调程度,用动态协调度C表示;二是人才分布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程度,本文用静态协调度w表示。经济与人才的协调度旨在发现区域经济增长与人才发展是处于矛盾状态还是协调一致的状态,未来的变化趋势如何,以及如何进行调整使区域经济与人才的发展更为协调。

(1)动态协调度指标。

由于人才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具有继承性和动态性,所以理论的最优协调关系所对应的协调度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值。在协调区间内,经济增长和所需人才的供给基本保持平衡,两者互相促进而协调发展;如果协调度指标值不在这一区间内,则行业增长与所需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矛盾。或是人才供给过多,市场一时无法全部吸纳产生的结构性失业;或是某些行业的发展急需大量人才,但是社会的供给不足限制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根据这种思想,动态协调度应能反映出经济与人才量上变化的数量关系,并且各种变化能于动态协调度呈一一对应的关系,故将协调度指标定义为:

(2)静态协调度指标。

静态协调度是反映人才分布于经济结构的协调性指标,这里用vi表示行业劳动生产率,ri表示行业人才比例,i为各个不同的行业,且用V和R分别表示江苏省总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才比例。均值化后的人才比和劳动生产率指标相减后就得到人才与行业增长的静态协调度指标wi,即:

wi=riR-viV其中i代表各个行业(2)

静态协调度主要是反映时点上人才分布和行业增长的协调状况。wi为0说明行业的协调度与全省一致,大于0说明该行业人才比例较高而产出相对较低,表明该行业人才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w小于0说明该行业人才比例较低,而产出相对较多,在江苏人才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向该行业结构性转移是利于行业增长的。另设江苏总人才数量为A,总劳动力为L,行业人才数量为ai,行业产出为yi,则可得整个江苏的行业静态协调度指标W,计算公式为:

W∈[0,1],W=1说明行业之间极其不协调,而W=0说明行业间协调度为最优状态;W越接近1说明行业间越不协调,而越接近0说明行业间越协调。根据总静态协调度指标W还可计算某行业的偏倚对总协调度偏倚的贡献,即该行业协调性偏倚占总偏倚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2 实证分析

由于江苏对于经济的详细调查基本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各行业的发展基本已经经过了起步阶段,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但还没有发展到衰退阶段,所以江苏的经济增长从总体上可认为在成熟阶段,据此我们首先分析了江苏各层次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初、高中处于基本协调范围,小学和文盲层次劳动力则处于勉强协调的范围,且高中、初中和小学层次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在下降,说明这一层次的劳动力与经济增展越来越不协调,而文盲层次的劳动力在2000-2003年这个区间协调度比较高,大专以上人才变化与江苏经济增长在各年份区间均比较协调,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才数量的增长更能促进江苏经济的增长,现阶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是保持江苏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

江苏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人才(本文以大专以上学历劳动力作为人才),而人才的分布结构与江苏经济增长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二、三产业比重增加,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减少。根据上文提出的静态协调度指标计算得1982年、1990年和2000年江苏人才行业分布和行业产出增长的协调关系,如下图:

注:上图行业类型中的数字1,2,…11分别代表了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及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下同。

总的来说,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江苏各行业中人才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并且1982年至2000年行业间人才与产出的协调发展程度在不断变好,有利于江苏社会的公平、稳定发展。但行业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第一、二产业中人才偏低,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和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中人才比例偏高。江苏1982年至2000年行业间静态协调度指标W分别为0.602、0.487和0.441,行业间协调程度在变好,但是仍处于比较不协调的状态,需要作进一步调整。其中农业偏离对总协调度的贡献分别为26.47%、23.90%和12.54%,而工业偏离对总协调度的贡献分别为14.11%、15.15%和33.06%,这两个行业对总协调度偏离的贡献比较大,且农业对总协调度偏离的贡献在减小,而工业则在增加。

3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保险业,近些年发展较快,是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随着行业增长的不断成熟,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江苏劳动力中人才比例不高,高层次的人才就更少,而且行业间的分布也不均衡,与各行业增长的协调性有待提高。要改善这一现状,在加大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的制度,完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使培养人才的学科专业知识能与市场需求趋于一致,充分发挥人才在提高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人才在农业、工业这两个基础产业中的分析相对偏低,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工业竞争力的提高,故下一阶段应适当培养一些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管理人才,统筹和规划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重点培养一批工业高级技术工人、科技人员及企业管理人才、营销等相关人才。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及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中人才比例相对较高,要充分发挥这部分人才对行业增长及社会进步的作用,改善现行体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新性,使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蔡晓月.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6):89-91.

[2]敬嵩,陈琳.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2,(9):67-69.

[3]王金营.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核算[J].中国人口科学,2005,(3):63-68.

[4]杨益民,凌亢.从生源状况看中国高等教育的潜在危机[J].统计研究,2003,(9):35-3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小零售企业进军乡村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