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手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10-30 03:58:39

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手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86-02

【摘要】:本文随机从某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抽选90名,并将其分为两小组: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为45人。其中,心理护理组在给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实验持续时间为3d,最后比较分析两小组的疼痛变化。实践结果显示,比较于常规护理组来说,心理护理组对手术后患者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帮助。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有着十分明显的镇痛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并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普外科手术;镇痛作用

普外科手术后,临床患者往往会有术后疼痛感。其中,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旨在分析心理护理普外科手术后镇痛作用,本文有针对性的对普外科患者开展手术前、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加以控制,减轻患者对术后疼痛感的无助感与恐惧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十分好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实践对象与实践手段

随机从某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抽选90名,其中男60名、女30名,平均年龄的50岁,同时将其分为两小组: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为45人,心理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比较大的差别,相对均衡,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有很大的可比性。其中,8名直肠手术患者、8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1名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14名结肠手术患者、19名胃癌手术患者、30名胆囊手术患者。

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仅仅局限于一般程序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每天按时对患者接诊,帮助患者测量血压、测量脉搏、测量体温、测量体质等一般指标,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医院的周遭环境与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前一天对其开展与之相关的手术教育,譬如手术主治医生、方式、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稳定紧张而焦虑的情绪。而心里护理小组不仅仅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而且还得和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确保行之有效。第一,护理人员对要患者的背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譬如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综合心理素质等,切实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合理的谈话内容,尽可能地把每一位患者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并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从而让患者了解和熟悉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这对他们身体、心理有十分有利。在和患者交谈的过程中,要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口吻,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与氛围下畅所欲言,护理人员采取各种方法向患者传达善意和内心的诚恳,从而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其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开展疼痛健康教育,让患者对手术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手术之后的疼痛感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让患者知道这种疼痛是能够被治愈的,从而帮助其从内心减轻对手术之后的疼痛恐惧感,从而增强战胜手术后疼痛的自信心,让患者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镇痛治疗中去。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虚心听取患者的意见,明白他们内心所想所感,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和安心,最终实现早日康复。除此之外,心理护理还得要求护理人员切实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譬如患者的综合心理素质、文化程度与修养、以往经验、人格特征等特征来实施护理。这便是心理护理组护理的具体内容,这种治疗效果是其他药物治疗所无法替代的。

二、实践评估

患者疼痛等级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即重、中、轻和无。

在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坚持到手术之后的3d,在这个时间内,手术后的1h进行一次评估;然后没8h进行一次评估,并计算平均值。

三、临床表现与实践结果

普外科手术后出现疼痛是一种应激反应。患者对手术后疼痛感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因而在手术后会产生相关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在疼痛感的折磨下,患者很容易产生不安与焦虑的心理,感到十分的恐惧与无助,直接影响患者之于镇静药物的敏感性,从主观上增强对疼痛的感觉,甚至出现一些患者无法配合医生治疗,对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并发症。与此同时,对患者在普外科手术后产生疼痛影响的因素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待患者麻醉清醒之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患者会逐渐产生身体上的疼痛感。这是因为,麻醉作用消失之后,患者身体损伤组织依旧还在产生导致身体疼痛感的物质,患者所承受的疼痛程度和接受手术部位以及手术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特别是严重的手术之后,身体疼痛感往往会出现在患者的腹部、背部、直肠、胸部以及等部位。第二,待手术之后,患者咳嗽、翻身等行为都会使得伤口因为张力增加而加剧疼痛感的程度,这样的情况一般出现在患者手术之后的2到3d。第三,患者手术之后3到4d时间内,患者身体所承受的疼痛主要是由于胃肠蠕动而引发的,但是这也意味着患者的胃肠功能逐渐开始恢复。普外科患者在手术之后疼痛临床表现相当多,具体表现为患者愁眉苦脸、心情十分的焦虑与不安,严重的则会表现出十足的无助感,甚至会哭泣和大声。在经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之后,心理护理组的患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并增强了战胜疼痛的勇气与信心,同时也消除了对手术疼痛的陌生与恐惧感,并积极乐观地参与到药物治疗过程中去。然而,进行一般常规的小组心理压力仍然很大,对药物治疗不自信,十分的悲观。从实践结果中不难得出,相比较于常规护理小组,心理护理小组的镇痛作用有着明显的优势。患者在得到精心的心理护理之后,他们的不安、紧张与焦虑感都逐渐消除,同时积极乐观地投入到药物治疗中去,最为明显的是患者的疼痛感渐渐低于常规护理组。

总的来说,在普外科手术后,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和减轻患者手术后身体所承受的疼痛感,消除患者手术后心理负担与恐惧感,从而加速患者身体病愈。而这还得需要护理人员将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身心疼痛当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同时向患者家属说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自信心,勉励与支持患者积极接受药物治疗,保持愉快的心情。这对患者身体康复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吴清香、丁小容、操静、刘颜.Orem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年24期

[2]王秀珍、王令焕、徐梅、刘纯一.头颈部肿瘤术后管饲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13期

[3]杨振东.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胃肠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D]山东大学.2009年

[4]张立琴、杨新月.奥瑞姆自理模式在我国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07期

上一篇:体外循环下心外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