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食品,你敢吃吗

时间:2022-10-30 03:56:48

纳米食品,你敢吃吗

著名奇幻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旺卡设计的三餐口香糖包含了番茄汁、烤牛肉和蓝莓派,人只要嚼上一片三餐口香糖,三餐的营养就都有了,不用吃三餐也可以了。但三餐口香糖还处于试验阶段。影片中的那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姑娘维奥丽特拿起一块口香糖就嚼起来,根据小姑娘的描述,她开始觉得口香糖是番茄味,番茄味持续了一会,则变成了烤牛肉味,最后是蓝莓派味道。它的美味不是混合在一起立刻全部释放出来,而是让美味逐步释放的,例如释放番茄味的时候,另外两种味道不会来干扰。

这可奇怪了,人们在嚼它的时候,不同美味的物质可是同时被嚼了,为什么有的味道出来了,有的味道没有出来呢?现实中真能制造出这种东西吗?

诱人的纳米食品

影片里旺卡设计的这种口香糖可以算是科学家所说的纳米食物了。纳米食物就是用纳米技术处理其中的营养成分,让人根据需要来控制这些成分何时起作用的食品。例如用特殊的纳米外衣把各种口味或各种营养的成分包裹起来,纳米外衣不会受消化系统影响,但人却能控制纳米外衣何时打开,把包裹的成分释放出来。

上面说的旺卡的三餐口香糖就是让味道逐步释放的,另外,还可以针对消化系统各自不同的功能,让纳米食物在口腔释放美味分子,在胃部释放淀粉,在肠道释放蛋白质……这样就避免了胃部不能分解的食物在胃部发酵。

纳米食物还能让美味长久逗留口腔内。让那些美味分子与一种纳米添加剂相连后,就能够附着在口腔味蕾上,久久不会脱离,于是舌头就会长时间体验到主人喜欢的酸、甜、辣、鲜……这样的食物作为零食的话,就太耐吃了,吃一次后,一天都不用再吃零食,那美味萦绕在口腔中,让人感觉时时都在享受美味,却不会有长胖的顾虑。

纳米食物还可以让同样的食物在不同人口里出现不同的味道。例如同样一块蛋糕,喜欢甜食的人感觉蛋糕是甜的,喜欢烤肉味的人感觉蛋糕是一块烤肉,而喜欢泡椒味的人则感觉蛋糕像是泡椒凤爪……这是因为蛋糕里有各种各样口味的成分,但这些成分都是被纳米外衣包裹起来的,在吃之前,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对蛋糕进行激发,例如冷冻一下,蛋糕是甜味,常温下蛋糕是烤肉味,而加热一下,蛋糕是泡椒味。温度是一种激发方式,当然还有电磁波等其他激发方式。纳米饮料的口味也可以这样来选择。

这么说来,纳米食物很是诱人,我们期待早点品尝到类似旺卡三餐口香糖的纳米食物。

纳米颗粒不跟你闹着玩

但是,影片中旺卡的三餐口香糖可是出了问题,它导致吃了它的小矮人长出了拖着地的长头发,它让维奥丽特的身体膨胀成了个大蓝莓。

如果纳米食物真的摆到饭桌上,食物中那些纳米外衣会不会对人体起副作用?没有释放成分的纳米颗粒会不会乖乖地直接进入排泄系统?问题就在这里,这些纳米颗粒真的只是穿过消化道顺利排出吗?在没有肯定的答案之前,科学家还不敢让纳米食品来到餐桌上。

有很多科学家认为,纳米颗粒是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微粒,没什么可怕的。但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纳米颗粒的表面积很大,具有很大的活性,容易吸附在体内的细胞上,难以被排泄出去。在一定条件下,纳米颗粒可能会在其表面催化化学反应,将表面吸附的化合物转化成其他物质。纳米颗粒也可能经过生物体内代谢酶的催化,转变成一种新的物质。因此,一些没有毒的东西变成纳米那么细小的时候,就会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例如微米范围内的铜粉被认为是无毒的,对小鼠不会造成伤害,但纳米铜粉就会对小鼠的脾、肾、胃造成严重伤害。

科学家还针对纳米颗粒在体内的表现进行过细致的观察。为了看到这些小颗粒,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标记一些纳米颗粒。然后把这些颗粒注射到小鼠的肺部,通过特殊观测仪器能够看到,在几分钟内,尺寸小于6纳米并且表面带有正负电荷的纳米颗粒能够穿过肺部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不久,肾脏中就出现了它们的影子,因此小于6纳米的纳米颗粒可以排泄出去。

但是颗粒大小在6纳米到34纳米之间的纳米颗粒能够穿透肺部,到达淋巴结和血管中,然后随淋巴液或血管流动到身体各处,有些会钻入脑部,造成严重的伤害。一般情况下,到处巡逻的免疫细胞能够及时发现进入体内的外来物质,并毁掉它们。但是纳米颗粒如果很小的话,免疫细胞就很难发现它们,它们就得以混过一个个关卡,到人体各处晃荡。

也有的研究表明,颗粒直径在7到10纳米的超细颗粒会附着在动物呼吸系统内,颗粒的直径越小越难以被清除。为什么不同的研究者会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也许与他们研究的纳米颗粒是什么材质有关。就像纳米铜有毒,但纳米氧化锌就没有毒一样。

正是因为纳米颗粒很可能对身体有潜在的危险,我们才迟迟没有享用到纳米食品。再等等吧。

上一篇:实施政治作业优化策略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