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外一体化训练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探索

时间:2022-10-30 03:45:57

课程内外一体化训练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探索

摘 要: 根据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理念,通过在阳江地区调研小学英语师资的职业能力需求,以英语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技能》课程为例,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模块,以教学能力为线索,充分应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探索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模式,施行课程内外一体化,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同时大胆改革评价体系,确保有效地构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使其毕业后成为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高职高专 职业能力 英语教育 教学技能

我国大多数高校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教学实习”,除了“教学实习”,其他三个方面都偏重于理论,实践层面的教学技能鲜有涉及[1]。对于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原国家教委师范司于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有明确的要求[2]。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3]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1]。这个标准明确了师范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并举,强调了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因此,师范生的课程教学应理论结合实践,以教学能力为线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的重要技能之一,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4]。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以培养小学英语教师为主要目的,要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必须增加实践机会。“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开设的目的为促使课堂教学结合实践基地的实训,实现课程内外一体化,让学生实践和体验英语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

1.以培养高职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为主线,课程教学和实践基地训练紧密结合,构建课程内外实训一体化的模式。

2.该模式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高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培养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一、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协助)和引领,并利用必要的学习媒介和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5]。也就是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在与他人交往中、社会互动中构建知识和技能。因此,本研究提倡课程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与实训基地充分合作,探索课程内外一体化的改革,以构建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

(二)教学技能的构成。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有大量的研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克别夫・特尼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6]。莫里逊和马肯尼亚认为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极为常见、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7]。国内学者李克东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8]。旬渊则指出教学技能是由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各种外显性的行为表现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情境的把握、对教学行为的选择等认知活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9]。

1994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2]指出,教学技能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编制教学软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因此,教学技能训练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媒体使用技能、组织课外活动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

本课题根据以上研究,并结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11)[10]对小学英语教学中“说说、唱唱、演演”的要求及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提出英语教学技能课程重点训练高职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对此,该课程设计了五大教学能力的训练:英语儿童歌谣演唱和套用能力、英语游戏设计能力、英语教案设计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能力和英语说课能力。

二、调研阳江地区小学英语师资质量,定位专业职业能力

(一)调研的时间和目的。

1.前期调研

2011年5~7月,通过专业调研了解小学英语教师岗位发展现状和用人单位对我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整等改革提供借鉴思路和参考依据。

2.后期调研

2014年8~9月,设计用人单位问卷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经过该研究培训的毕业生的教学能力。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

主要采用文献法、德尔菲法(Delphi)和问卷调查三种调研方法。

1.文献法

主要为两个方面资料的查询,一是通过阳江市各县、区教育局查询我市目前小学英语师资的素质水平情况;二是研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英语课程标准》等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相关文件,梳理出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要求对应教师素质的要求。

2.德尔菲法(Delphi)

为了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本课题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收集专家意见。受访专家共12位,他们分别是来自阳江市县区教育局的英语教研员、国家级和省级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等。专家们均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和研究,具有英语本科学历和小学高级至副高的职称,对该工作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熟悉、理解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通过专家意见收集,课程组了解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和使用情况,同时预测培训师范生英语教学能力模式的有效性。

3.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根据施行模式和内容设计用人单位问卷和毕业生问卷,进行后期调研,了解课程内外一体化训练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效果。

(三)前期调研的结果和分析。

1.根据调研了解到国家英语新课标实施十年后,突出的英语师资的质量问题仍然制约着阳江市英语教学的均衡发展,全市小学英语转岗教师仍占英语教师总数的1/3。在访谈调查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反映转岗教师的教学质量普遍不尽如人意,而且当年很多老师转岗教英语并非他们自愿。特别是经济落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小学,合格的英语师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因此,在教师队伍中,需要补充经过严格训练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替换部分现有的英语教师岗位。

2.受访的专家共12位,他们一致认为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专业基础知识过关,教学技能也要扎实。专家们反映,由于缺乏足够的英语教学技能训练,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教学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其中91.67%的专家认为毕业生分析小学英语教材能力需要提高;75%的专家认为毕业生把握不准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83.33%的认为毕业生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91.67%的专家认为毕业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低;91.67%的专家认为毕业生需提高说课能力等。同时,毕业生走上教学岗位后需要很长的工作适应期才能适应小学英语教学,严重地削弱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缺陷,反映专业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教学实践的比例太少。

(2)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模仿,真实的工作实践条件少,体现不出“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要求,难以培养真正的教学能力。

(3)评价方法单一,以笔试为主,不能实现过程评价,难以考察学生的教学能力。

(4)实训安排不合理,难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等。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滞留在教师讲授、学生学的层面,缺乏学生做的过程。此外,没有紧密相连的实训基地,难以安排更多真实的实践工作。

调研结果表明,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缺失,弱化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达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要培养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实训,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有效地构建学生的职业能力。

受访的专家认为下列课内课外模块训练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英语教学技能:(见表1和表2)

表1 专家对课内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英语教学技能各个训练模块的认可程度

表2 专家对课外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英语教学能力各个实训项目的认可程度

专家们认为,师范生要提高专业水平,教育见习应多听英语课堂教学,多看小学优秀教学视频,进行课堂模拟,互相进行试教、互相点评,并在课外实训项目中不懈地摸索与钻研来提高教学技能。因此,课程内外一体化对训练师范生的英语教学技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对准职业能力的需要构建课程内外一体化的模式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培训学生的教学能力。

根据调研结果,《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在内容上由理论加实践组成,主要由以下五个个模块构成:

1.儿童英语歌谣教学与套用模块。

主要训练学生熟练演唱小学阶段的英语儿童歌谣,并根据教学内容套编歌谣,灵活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效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歌谣Oldmac Donald,在教完动物单词后,可用这首歌做复习巩固,也可用在课前做warm-up(热身)活动,还可用于lead-in(导入)。例如:Today we’ll go to old Macdonald’s farm.Guess, what animals can we see? 教师还可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变换歌词,如把新学的单词和句型套入学生熟悉的旋律中,用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2.英语游戏设计模块。

主要训练学生设计各种英语教学游戏,如词汇教学游戏、对话教学游戏、课外英语活动游戏等,有效强化教学效果。例如词汇教学可以设计拍蚊子的游戏来巩固新教的几个词汇:老师把刚教的几个词汇卡贴在黑板上,老师读,叫到黑板前的几个学生拿拍子拍一下正确的单词,达到巩固音形一致的效果。

3.英语教案设计模块。

主要让学生分析小学教材,了解小学英语教案的基本结构,突出重点难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理解教案的写作基本原则,训练学生设计小学各年级各种课型(词汇、对话、阅读教学等课型)的授课教案。在每一种课例教案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用具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

4.英语课堂教学模拟模块。

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小学各年级各种课型(词汇、对话、阅读灯等课型)的模拟授课训练,培养学生组织小学各年级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能力,包括导入、提问、评价、调控、多媒体应用、指导活动、组织教学等能力。

5.说课模块。

让学生了解说课的含义、特点、意义和原则,了解说课对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出的要求;并掌握英语说课讲稿的要素及撰写方法以及英语说课策略。通过说课训练,提高学生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通过儿童英语歌谣教学与套用、英语游戏设计、英语教案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模拟和说课五个模块的训练,学生能熟练设计小学各年级各种课型的授课教案和说课稿,独立组织小学各年级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学生还会根据教学内容套编歌谣,设计教学游戏,创设课堂和校园英语学习环境,添加小学英语教学活力。因为各个模块的训练都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展开的,每次作业,都是先通过小组练习,然后小组派代表到班里汇报比赛(每次代表是不同人),每一模块的评价都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形式,充分培训了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

(二)结合实训基地,精心设计课程内外一体化实践模式。

人类的认知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发展到实践,社会实践是认知的目的、基础和检验其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社会建构主义也认为,知识的发展不仅仅通过信息的积累,更是通过在个体参与的实践共同体中交流、分享、共同构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师发展观认为,教师的学习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过程,在与他人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审视自己的知识、教学观念,重塑对教学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培养教师职业角色[11]。总之,课程内学的内容,是课外实践的基础;课外实践的反馈信息,促使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

因此,本研究结合《英语教学技能》课程的课内教学展开,在学院的精品课程平台上建设了网络课程平台(http://221.5.51.173/solver/classView.do?classKey=2344068&menuNavKey=2344068),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上传优秀的资源和小组在微格教室的授课训练录像、教案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平台互相观摩,互相点评。根据斯金纳的理论,“信息即时反馈”是一项重要的微格教学步骤,它包括“录像重放―自我分析―评价讨论”三个环节[12]。通过指导老师及同学的反馈评价,使授课的师范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学生自我监控、师生共同监控的双保险,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及培训效率。

同时,该课程的设计以教学能力为线索,利用我院的附属学校的教师资源、兼职教师资源和实习单位的教师资源,实行“双导师制”,施行课内实操和课外实训一体化,施行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见表3)。

表3 课程内外一体化实训施行表

备注: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于1998年,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有44个教学班,学生2339人。

学生入学的第一至第五学期,进行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夯实理论、专业知识,也为教学技能训练打好基础。为了更好地培训学生的教学技能,从入学的第三学期一直到毕业,我们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进行课程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模式,课内模拟与课外见习/教育实习相结合、优秀生实习与全体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教学与竞赛相结合等。

第三学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我院附属学校见习,初步感知从一年级到七年级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等能力。第四学期开始外语教学理论学习,理性认识小学英语教学,同时开始选拔该年级优秀学生轮流在课外担任附属学校的助理班主任和助理英语教师,协助班主任和英语教师开展课外辅导、课件制作、家访等工作。在这一学年内(第四、五学期)采用轮换的方式,让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第五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在微格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包括英语歌谣、英语游戏设计、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和说课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同时先安排部分优秀生实习,具体的做法是:优秀学生先到实训基地实习或到农村小学支教两周后回校以班为单位进行实习经验交流,《英语教学技能》课程的指导老师将已有实习经验的学生分到班里各个模拟教学实训小组,带动其他同学进行模拟教学训练。接着系里组织该年级的学生举行课堂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同时选拔学生参加省级教学技能比赛,促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第六学期采用两种实习形式全面铺开整个年级的顶岗实习,做到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主要安排到我院附属学校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安排校内外指导老师进行到位的指导。分散实习的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在学院和系的协助下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主要由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指导,学院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则通过走访、电话、电邮等形式进行跟踪指导。

由于建有网络课程平台,学生不仅在校内校外都随时可以利用,毕业后也可以通过平台查找需要的教学资源或者展示自己的优秀课例、教案等,为师范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和为下一届学生的实习前教育提供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这正符合David Kolb的体验学习理论:体验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的,学习需要反思和内化,学习最好的结果是产生行动的方案,并将方案化为一个个小的实施细节加以落实[13]。

通过课程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模式设计和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论和实践的应用无缝结合在课堂模拟教学和真实的小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在师生的共同评价中,学生不断地反思调整,逐步具有组织教学活动的英语教学能力,达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的要求。

(三)评价体系的改革,完善课程内外一体化的效果。

1.创新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地检验课程训练模块的效果,本研究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探索考试形式“岗位任务化”,即把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与学生的职业岗位任务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准确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学技能》课程成立学习小组,要求学生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训练模块)设计游戏、编写英语儿童歌谣、设计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和说课等。每一模块的评价都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建立和生成对教学的深刻的自我认知意识和能力,缩短课堂模拟教学情境与实际工作情境之间的差距。

2.后期的调研结果分析

2014年10月,课题组在2012、2013、2014届毕业生(参加过课程内外一体化所有项目的毕业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49份(回收率81.67%)。毕业生认为课程内外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学有帮助,该课程的评价体系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其中毕业生认为非常有帮助的,教学内容在实习中可以马上使用的课内教学模块中英语教案设计占93.88%(46/49);英语课堂模拟教学占100%(49/49);认为有帮助的英语儿童歌谣教学与套用占71.43%(35/49)、英语游戏设计占79.59%(39/49)和说课占93.88%(46/49)。

毕业生认为非常有帮助的课外实训项目为到实训基地实习(2周)或顶岗置换,支教(2周)占97.96%(48/49)、教学技能比赛占93.88%(46/49)、顶岗实习占95.92%(47/49)。毕业生认为这些实训项目能快速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其他实训项目也被毕业生认为有助于提高教学技能,教育见习占75.51%(37/49)、附小教师的教学助理占100%(49/49)、网络教学平台占65.31%(32/49)等。

2013年课题组于附属学校当教学助理的调研学生中被附属学校的领导教师认为胜任助理工作、非常有帮助的占92.57%;同一年顶岗支教的农村小学领导和教师的调研学生中被认为支教学生胜任小学英语教师工作的占100%;因教学优秀被支教学校推荐上校级或区级公开课的学生占93.75%。

所以,本课题根据阳江地区小学英语教育人才的需求,紧扣小学英语教师的岗位特点,探索具备开放、互动、课程内外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可以有效构建师范生的英语教学技能。

四、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要立足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加大实践,才能有效构建学生的职业能力。《英语教学技能》课程教学中以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线索,把该课程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模块,紧密联系实训基地开展课外实训项目,探索并实践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实践体系,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一体化的模式,较好地弥补自身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教学现象,有效地训练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构建其职业岗位能力,使其毕业后可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英语教学,成为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实现以最短的时间从入职的“适应期”过渡到“成长期”,以最快的速度成为教学能手。同时该课程网站可以为全国的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教学技能学习平台,提高其职业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深入研究提高毕业生的认同率,而网络教学平台的材料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可会,谢幼如.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优质案例库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

[2]原国家教委师范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S].199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2011]6号.

[4]刘宗南.微格教学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6.

[5]牛义,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0.

[6]胡淑珍,陈钧.教学技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丛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7][日]井上光泽.教师的实践能力与课堂教学[J].高教研究:中日教师教育交流专辑,1998:1-3.

[8]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89.

[9]旬渊.教师教学技能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25-33.

[11]邓晓芳,刘芝花.试论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同伴录像在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有效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0.

[12]江晶晶.英语微格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

[13]Kolb,D.A.Experient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Englewood Cliff,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84:42-50.

科研项目:阳江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教改课题“课程教学中构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以英语教学技能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1jgyb02);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网站协作式微格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3G09)。

上一篇:孩子很喜欢读书,可是为什么语文成绩却不好? 下一篇:青少年肩膀一高一低,小心脊柱侧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