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10-30 01:17:25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教育的渗透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没有文化背景的语言是缺乏生命力的。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从而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种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进行跨文化交际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应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和英语课外学习活动的始终。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背景 文化渗透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要加强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把握。

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渗透谈几点看法。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尝试与探索

要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要想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勇于创新,不断尝试,适时地、持续地进行文化渗透。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因素。

1.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的最基本单位,不能正确理解词汇,势必影响对语句和篇章的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并不能一一对应。想要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先要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文化意义。例如,英语中的“dog”并不是都要译成“狗”。lucky dog (幸运的人),big dog(大亨,要人),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而在一些汉语词汇中狗却带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另外,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客观存在的颜色,它的本质对于各个民族是一样的,但各个民族赋予它的比喻和联想意义是不尽相同的。语言学家指出,一种民族对颜色的分割同该民族文化环境有密切联系。煮得极嫩的牛排的颜色汉语用红表示,而英语却用“blue”(蓝)表示。显然不可能是视觉上的差异,是一种文化差异。又如,He is a green hand.当然不是说他的手是绿色的,而是他是一个新手。

2. 在语法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

英语中某些句法结构的语意和交际功能与汉语是不同的。如 “Nice day, isnt it?”实际上是无疑而问,只是对话开始的一种方式。“Why not do something?”形式上是疑问句,实际上是表示的请求和建议。又如有一首歌曲的歌词中“Heres the needle and thread to mend your broken heart.” 这句话里的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因为在西方人的观念中,针和线是不可分的工具,是一个整体。再如,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则中以?o 结尾的词,一般情况下在词尾加?es构成,但是,某些外来词(piano, cello, tobacco, motto等)则在词尾加?s。

3. 在听力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

听力与英美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的熟悉有密切的联系。判断一个人的听力,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知识面、分析及联想能力的综合检验,即使材料中有些生词,也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它们的意思。但是遇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的材料或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材料时,听起来就感到难得多。尽管有的材料比较简单,也听懂了字面意思,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例如:这是美国人常讲的两个笑话:①A: Where are you from? B: Ill ask her. (Alaska) A: Why do you ask her? ② A: Where are you from? B: How are you. (Hawaii)。这两个笑话中,在A看来B是答非所问,但如果A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洲:阿拉斯加(Alaska)和夏威夷(Hawaii),那么就不会闹出把Alaska听成“Ill ask her.”;把Hawaii听成“How are you.”的笑话了。

(二)在英语课外活动中融入英美文化。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主动学习、自由探索、主动创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了解英美文化。多媒体教学已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在活动课中渗透英美文化。让学生看英美电影、听英美歌曲,不仅能让他们从丰富优美的语言中更深层地理解这些电影或歌曲,全面了解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并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地提高听力、口语、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在学习选修第八册Module1 Antarctica 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地理风貌,我给学生放映了大型纪录片《帝企鹅日记》(March of the Penguins),真实、地道、新颖的语言材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也不可能学好语言。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应当切实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把握文化渗透的时机,注意文化的差异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戴 凡 《文化碰撞》 上海外教社,2003年.

[2]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四版.

上一篇:浅谈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下一篇: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elf?man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