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L策略对高职院校英语泛读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10-30 12:55:28

K―W―L策略对高职院校英语泛读教学的启示

【摘 要】英语阅读能力是语言输入的最可靠最重要的途径,是其他英语专项能力的保障。英语泛读课程是英语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本文探讨了K-W-L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对阅读教学的意义,分析了该策略给高职院校英语泛读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K-W-L教学策略;英语泛读;教学启示

一、引言

Krashen曾指出: “学生阅读的时间越多, 他们取得的成绩就越大。”阅读能力是其他英语专项能力的提高和保障。泛读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听说读写技能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英语泛读课程是英语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然而 ,长期以来 ,泛读课的教学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部分同学甚至认为要取消英语泛读课程。究其原因,泛读教学方式的重要程度没有被认识到, 或者说存在问题,在高职院校尤其如此。

二、K-W-L策略概述

1.定义

K-W-L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相互贯通的K、W、L三个步骤(或阶段):K(What I Know) 即学生已知的内容,阅读前,学生通过“大脑风暴”集体讨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信息记录在K-W-L图表的K栏内;W(What I Want to Know))即学生想学的内容,学生就文章的主题提出一些他们渴望了解的问题, 并将这些问题W栏内;L(What I Learned)即学生学到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结束后, 学生回答W 栏中所列出的问题,总结自己在文章阅读中所学到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并记录在L栏内。该策略最早由Donna Ogle 于1986 年提出,他认为K-W-L 策略有助于学生阅读说明文,帮助教师进行互动教学。

2.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认知心理学者皮亚杰指出学习者的学习是基于前一阶段的经验,学习者将其文化与社会经验所构成的背景知识,组织成一套理解世界的架构,即图式,而图式成为学习者在理解新事物、新讯息、以及记忆事物细节时的重要基础。根据图式理论,学习者在处理新的讯息和经验时,会以其原有的背景经验与知识为基础(Anderson, 1984)。 学习者在处理新的讯息与经验时,会以其原有的背景经验与知识为基础来诠释新经验,并以调整原有的图式或建立新的图式的方式来组织归类新的经验。

优秀的学习者能监控自己的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相反,较弱的学习者则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Mazzoni与Gambrell(1996)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教师要将每个学生带到文本材料中的知识(即背景知识);其次,要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互动情境中参与分享回应、构建新的意义;最后,教师应少问问题,多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其知识运用到讨论中并保持引导者的角色。

K-W-L教学策略是能达到以上成效的可行策略。该策略突出了学生背景知识的引入(K)、新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W)以及对所学习知识的反思及重构(L)。

三、K-W-L教学策略对高职英语泛读教学的启示

高职学生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能主动选择学习策略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而传统课堂的英语泛读课程往往要么陷入精读学习的模式,要么就是枯燥乏味,学生反映啥都没学到。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将K-W-L教学策略应用到高职英语泛读教学中是可行的。首先,K-W-L教学策略能有效激发高职学生背景知识的图式架构,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其次,,K-W-L教学策略能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组织归类新的经验,构建新的意义;最后,K-W-L能提高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反思性学习,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K-W-L模式提倡学生自主、自助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探索、主动尝试,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通过填写K-W-L表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练习,主动去思考自己去即将要学习内容的了解度和想要了解的东西,同时在学习之后进行反思,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学习兴趣则是高职学生最需要的东西。

在将该策略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材料都能运用该教学法,该策略在人物传记、地方介绍、科普文章等类型的文章中的教学中很有效果,但在散文、小说等类型的材料的教学中的使用效果有限。教师应因材料而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次,任何教学策略都不可能单一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各种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Ogle, D.M.. K-W-L: A teaching model that develops active reading of expository text. Reading Teacher, 1986(39):564-570.

[2]Anderson, R. Role of the reader’s schema in comprehension,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C Anderson, J.Osborn, & RJ Tierney (Eds), learning to read in American schools: Basal Readers and content texts, 1984.

[3]Mazzoni, SA, & Gambrell, LB. In LB Gambrell, &JF Almais ( Eds,), Lively discussions! Fostering Engaged reading ,1996:134-148.

作者介绍:

周保群:(1982―),女,汉族,湖南人,长沙民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核电工程竣工文件过程管理实践 下一篇:电子学习有利于学习复杂主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