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探析

时间:2022-10-29 11:37:59

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探析

摘 要: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管理模式开始出现,并逐渐在社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现代实践来看,应用供应链协同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控制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重点研究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的相关问题,首先介绍协同物流管理的相关内容;然后基于供应链,对构建协同物流管理模式的具体思路进行研究;最后深入分析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模式方法,以期能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39-02

前言

通过对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后可以发现,当前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转变为个性化竞争,需要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的方式转变物流管理模式,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市场所需,并为市场提供可靠的物流服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在整个生产管理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未来物流管理的主要趋势。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问题的研究,为进一步推动物流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协同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

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物流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一般认为,当代物流管理理念就是协同物流理念的基础。当前学术界对协同物流管理的定义为:依靠协同学原理,为了实现统一的物流管理目的而开展的一种物理管理运行模式。在整个协同物流管理中,需要将整个物流体系中的不同管理要素进行控制,在确定所有服务物流发展要求个体的基础上,保证所有物流实体都以协调一致的形式开展工作,最终达到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当前物流管理中,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整个协同物流管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协同物流的各个参与方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对整个物流流程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各个参与方的共赢。

二、基于供应链的协同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第一,基本结构。结合我国多个物流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对物流企业而言,其供应链协同管理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战略层、策略层与技术层,在该体系中,战略层的重点就是进行战略控制,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托,依靠相应的战略概念模型,通过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到工作中,对整个供应链是否协同的问题进行评估,并对整个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思路进行明确。策略层在整个体系中占据着中间位置,主要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重点围绕有关物流管理的相关问题开展工作,整个功能层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丰富,体现了生产、管理、库存等多方面的内容,注重对不同层面要素的协同控制。技术层的协同重点体现了协同效果的相关内容,为了保证技术层的协同管理工作能达到预期,需要对具体的物流管理环节进行控制,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物理网络,保证各个环节通畅,确保每个环节内部都能涵盖相应的信息数据。

总体而言,三个功能层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供应链的协同物理功能层。

第二,模式应用。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在应用基于供应链的协同物流管理工作中,主要从内部应用与外部应用的两方面进行评估。对企业而言,企业内部协同物流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在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下,依靠各种有效的手段对管理内容进行控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保持着良好的联系,能针对具体的物流管理问题展开工作,确保能在最短时间内寻找到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措施,保证企业能尽快相应客户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而在外部应用中,整个应用模式的重点,就是要在整个供应链的上游位置实施信息共享,保证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上游企业、部门之间能够通过协作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强化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水平,对市场需求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对物流企业而言,在开展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中,需要从供应链的整体角度出发,实现各个管理要素之间的信息共享,避免因为“信息孤岛”问题而影响整个管理水平。因此在应用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模式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各个管理要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保证每一个管理主体的作用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显示,其功能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确保各项独立的业务都能被串联在一起,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效益最大化。

三、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方法分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对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对企业而言,更好地推动供应链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再对供应链内容进行完善。本章将结合实际案例,对这一问题做深入研究。

(一)案例简介

中国长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我国著名的汽车集团之一。随着中国长安股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其自主品牌产皮昂达到168万辆,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成为我国知名的自主品牌产业。

在整个市场竞争中,中国长安股份有限公司将市场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致力于在最短时间内满足客户的目标。同时,中国长安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贯彻精益化的管理思想,通过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控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让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随着现代化竞争理念与先进技术的影响,中国长安内部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现阶段市场发展的要求,中国长安开始建设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脚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业务设计

1.制造商与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之间的采购业务设。从应用上来看,这种设计方式适用于企业准时制的生产要求,在管理过程中,供应商将运输业务分包至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供应商就能集中大量时间与人力开展原材料研发,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采购服务水平,最终能对市场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在这种业务模式下,供应商在获取制造商的采购订单后,准备进行发货,并由协同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将“需要发货”的信息进行通知,这样第三方物流与制造商,都能依靠网络平台获取相应的信息。当第三方平台接收货物并入库之后,会在信息平台上改变物品状态,显示更加详细的入库订单资料与内容,制造商也能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查询无样品状态。当第三方物流将物品送达后,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结算。

2.供应商管理库存的采购业务设计。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一些核心并具有优势的制造商对其供应商采用的一种采购策略,有助于实现制造企业的零库存管理,降低资金占用量。在这种模式下,制造商通常与供应商之间签订采购协议,并共同研究库存管理方法,依靠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的中间仓库进行管理。对着中国长安而言,这种业务模式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物品储存等等效益的影响,保证了自身效益.,在整个供应链模式中,供应商在将货物运送者中间仓库后,制造商不会产生采购阶段与成本入库工作,此时库存中的所有材料的使用权都归供应商所有,制造商如果想要获取相应的产品,就需要进行物料领用,定期汇总领用物料的消耗情况,并按照预先确定的价格进行结算。

(三)具体实施策略

1.构建信息交流协同处理子系统。中国长安榱吮Vば畔⑿同管理质量能达到预期,将建立信息协同交流系统作为整个工作的重点,希望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企业内、外部的集中管理,进而更好地满足合作方的要求。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这种系统的主要优点就是能降低不同合作方之间的信息交流难度,保证各种信息资源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递,最终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依靠该信息系统,中国长安能够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通过信息平台获取信息后,能在第一时间与中国长安、第三方物流上展开信息协同控制,最终实现了协同管理。

2.构建协同采购子系统。对中国长安而言,构建协同采购子系统的关键,就是依靠该系统来不断的规划合作双方的相关行为,保证三者之间的业务内容能够变得更加规范。依靠协同采购子系统,中国长安能够直接在网络上确认、具体的订单信息,相应的,供应商也能依靠该系系统对物流状态进行监督。但在这个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管理流程的规范性,中国长安必须在开展物流管理工作之间,就在网络上建立详细的送货单,再向其他相关部门发出送货通知。

在按照上述流程进行处理后,整个企业的物流情况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显示。同时,供应商还可以在网上进行对账,从而大幅度地缩短财务付款的周期。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的相关内容,并从多个角度对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的具体信息进行阐述。从本文所选取的中国长安实际案例情况来看,在开展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中,首先需要对本企业的协同物流管理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协同管理的不足,再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完善,保证工作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利军.信息化背景下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9):38-39.

[2] 林佳增,苗展玮.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6,(4):70-71.

[3] 胡玲.基于信息化的企业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J].智富时代,2016,(10):80-82.

[4] 杨晋.基于信息化的汽车制造业协同物流管理案例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50-51.

[5] 任晓翠.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架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6):180.

上一篇:新常态下“互联网+”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第七把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