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

时间:2022-10-29 11:14:37

浅析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

【摘要】2003年11月,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省部级干部“电子政务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电子政务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方便人民群众。”这段讲话不但极为简洁、深刻、精辟地阐明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目的,而且也指明了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领悟。

【关键词】政府;电子政务;建设

利用互联网推进政务公开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建设的就是使政务公开化、透明化,以便社会公众的参与政府监督。电子政务具有便民、时效性强、成本低的优点,因此要利用网络来推行政务公开,就需要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

一、提高行政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效益,树立与现代管理思想相适应的效率观、价值观、竞争观、时间观,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政府领导是决定电子化的核心动力。政府是法人,也是由自然人组成的组织。凡是组织,其活动内容及方式最终都是由“作主”的人来决定的,那么在政府中这个“主”就是领导。是否改变传统工作方式为电子方式,也只有领导才能“作主”,从操作层面上来看,政府领导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动力、推动者。概言之,电子政务重在政务,政务电子化动力在政府、在政府领导。

二、理顺电子政务工作机制

电子政务的推进应该是自上而下地统一规划和组织。自上而下可以从上级政府做起,也可以从下级政府做起;可以从块块做起,也可以从条条做起。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与时俱进。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异大,技术复杂,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如果没有兼容性,信息资源就不能共享,政务就难以畅通。因此,要加强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将共性的问题统一和规范起来,同时也要给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部门留有拓展空间。

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或部门率先推行电子政务,起示范作用,并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电子政务打基础。针对这些多层次性,要在社会广泛提倡和宣传电子政务。从空间上看,首先要在城市开展,在发达的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集镇也可开展;从级次上看,市以上可以先开展,再依次往下开展。

四、建立完善实施电子政务的基础性法律法规

实施电子政务需要协调政府间的信息行为关系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行为关系。比如,在涉及政府部门一般信息行为的法律法规中,需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电子信息个人隐私保护法》。建立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等等,以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

五、健全电子政务的防范系统

(一)强化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安全意识,是指公务员对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与危害以及保证政府信息安全的意义的正确认识,发现电子政务中影响信息安全的现象和行为的敏锐性,维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主动性。一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增强公务员信息安全意识,普及信息安全知识。二是积极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培养信息安全人才,并确保防范手段和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首先,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国家安全部,国家保密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局),地(市)、县(市)公安局负责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行政管理下,建立领导管理机构,明确领导及工作人员责任,制定管理岗位责任制及有关措施,严格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并对破坏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其次,要完善“网上警察”队伍建设,加大监视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

(三)完善我国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的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包括:国际出入口监控中心、安全产品评测认证中心、病毒检测和防治中心、关键网络系统灾难恢复中心、系统攻击和反攻击中心、电子保密标签监管中心、网络安全紧急处置中心、电子交易证书授权中心、密钥恢复监管中心、公钥基础设施与监管中心、信息战防御研究中心等。

(四)倾力扶持国有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自主的信息产业或信息产品国产化是保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根本。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受制于他国是对国家安全利益的极大威胁。国家应对国有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予以充分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当前,应在以下两种技术上求得突破:一是能逐步改善信息安全状况、带有普遍性的关键技术,如密码技术、鉴别技术、病毒防御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二是创新性强、可发挥杠杆作用的突破性技术。

六、提高电子政务的人员素质

(1)政治素质

电子政务建设者从事的虽然不是直接的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执行”性工作,而是对这些政府职能的支持,但它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或者更加高度概括一下,就是“以人为本”。对于相关的电子政务项目规划、决策和分析人员,则应该经常把自己摆在“上帝”――服务对象的位置,运用系统化的需求管理技能,不断挑战现有的服务(包括信息系统),发现和克服其中的问题和缺陷,就能使电子政务项目有一个可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

(2)业务素质

高效、准确的信息化技术,需要一个相称的、优化的业务环境来发挥其作用。因此,电子政务的分析和设计人员,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现实,把握业务的走向。“好的”政务信息化应用,应该包括了可以被多方接收的、平稳的业务的改进和提升。因此,探求业务发展规律,主动迎接和推动业务变革,使信息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性和通用性,是电子政务分析和设计人员的重要业务素质之一。

(3)技术素养

一是广泛掌握信息技术动态。对相关的新技术保持广泛的、有重点的涉猎。了解各种技术的适用范围、成熟程度、基本原理、实施特点等;当然,掌握这些动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分析。二是深入掌握核心和高端技术。对于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中不宜外包的设备管理、系统运行等,要掌握必要的相关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一个精干的团队,则应该从信息化项目的周期中,选择一些最核心的环节,进行重点的技能培养和积累。三是合理利用社会化技术资源,进行有管理的协作。

参考文献

[1]刘影.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网络政府建设[J].黑河学刊,2009(9).

[2]王守炳.政府上网与行政管理[J].探索,2000,1.

[3]韩大元,杨福忠.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2

[4]姚国章.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l.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5.

[5]孙正兴,戚鲁.电子政务原理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64.

上一篇: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系统设计 下一篇:移动OA系统的信息安全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