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货币政策:“从紧”下的适当适度

时间:2022-10-29 11:05:38

2008货币政策:“从紧”下的适当适度

2008年2月底,央行副行长易纲明确表示,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防止通货膨胀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央行会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他同时强调,这种“从紧”会是“适当的、适度的”,不会出现因调控过度使经济下滑的风险。

2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中国经济时报作“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取向”分析时也表示,当前的主要问题依然存在于:价格上涨压力加大;投资总规模偏大,房地产投资增长偏高;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国际收支盈余性失衡矛盾加剧。因此,从紧的货币政策仍是必然的。

货币政策“从紧”的方向是肯定的,但频率是否仍会类似2007年的状况呢?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季度分析课题组2008年2月下旬给媒体的一份报告建议指出,坚持从紧货币政策方针,但暂时不宜再出台加息等紧缩性政策。报告认为,雪灾和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为国内经济降温、经济运行回到正常状态提供了机会。但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明显缓解,投资反弹的体制性基础没有根本改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政策尚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因此,不要轻易改变政策基调,应继续执行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并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适当把握政策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日前也表示,必须看到货币政策在制度转轨时期的局限性,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应根据年内经济运行状况,采用相机抉择的模式,适时进行调整。从国际环境来看,2007年下半年与2008年1~2月份,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仍在曼延与扩散,而美联储的持续降息措施也日益频繁。就加息的压力而言,经过去年国内的六次加息后,当前国内外的综合因素对中国国内的加息形成了更大的压力。国内居民对存款利率的认可程度也在逐季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居民储蓄问卷调查显示,自2007年第二季度起居民认为存款利率“适度”的比例逐季攀升,由第一季度的39.6%升至第四季度的46.3%,累计提高6.7个百分点,达到调查以来的最高水平。储蓄意愿止跌回升。与此同时,企业对于连续加息已经感到贷款成本及企业运行成本的明显压力。从各方面希望适度适当和把握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的角度来看,2008年国内加息的频率应该不可能如2007年频繁,其加息的幅度在经过去年连续上调的累积后也应该不会有太大幅度。 对于存款准备金而言,2008年1月25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虽然国内外均认为仍有上调的空间,但在经过去年连续10次上调后,已经不断刷新20多年的历史新高,银行的流动性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回收。在央行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发现,扣除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因素后,我国基础货币增长平稳。2007年末,基础货币余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0.5%,比年初增加2.37万亿元,同比多增1.03万亿元。基础货币同比增长较多,主要是由于全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5.5个百分点,因为按照现行统计口径,法定存款准备金计入基础货币,而中央银行票据不计入基础货币。如果2007年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所冻结的流动性改由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基础货币增速将低于5%。2007年末货币乘数(广义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为3.97,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2007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5%,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2.0%,股份制商业银行为3.7%,农村信用社为8.9%。

尽管在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加快的势头有所减缓,但信贷扩张压力依然较大。2007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年低0.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高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6万亿元。2007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 3046元,比上年末升值6.90%。因此,在2008年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控措施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依然会是解决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所要反复使用的工具之一,但上调的幅度应该也不会如2007年那样频繁。

“从紧”下的适当适度,在累积效果的影响下,并不意味着就会显得宽松,对于中国而言,除了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与压力外,在全球化加快发展及经济转型背景下,本次通货膨胀形成机理更加复杂。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国内供给约束以及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等因素对价格产生了叠加影响,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也在短期内对价格上涨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总体看,未来一段时期通货膨胀仍有可能维持较高水平。

因此,从紧下的适度适当仍然会在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下有伸缩的空间。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紧”的2008是不会改变的:继续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控制金融机构贷款扩张的能力。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确定工具组合方式和对冲力度,提高对冲效率。稳妥运用利率工具,抑制需求膨胀、稳定通胀预期。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完善贴现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加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等。

上一篇:刘通:打造最受尊敬的企业 下一篇:B2C十字路口中的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