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通:打造最受尊敬的企业

时间:2022-08-30 05:40:42

刘通:打造最受尊敬的企业

阳光国际集团在林腾蛟董事长的带领下已经走过了十三个年头,无论是企业还是他个人,都获得了太多的美誉,当我们列举出…串串的奖项,并希望能够听听阳光高层的管理心得时,刘副总他只是谦虚地笑笑,“阳光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功,正如林董事长常说的,主要是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很清晰,就是要把阳光集团打造威最受尊敬的企业。”

成功秘诀,找准目标勤于实践

在采访中,刘通副总裁介绍说,早在十余年前阳光集团在资金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就创办了教育事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兴教办学的投资很大,短期收益却无法实现,但是阳光国际集团还是选择在企业刚起步没多久的阶段,就对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实,这都缘起于一个目标的支撑。”他说道,阳光国际集团的布局从一开始就关注公司的品牌、形象,以及信誉,而教育更能大大提升阳光品牌的附加值。

谈到企业目标,刘副总用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道理:“一个企业发展得好不好,一个企业家发展得好不好,主要是看你积累的财富,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只会口头说说,但实际上没有积聚到足够的财富,这就谈不上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如果企业利润赚得多,企业发展得大,发展得好,意味着你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多。为国家创造的财富多也就意味着你提供的就业机会多,为社会做贡献,也意味着你提供好的产品,为老百姓做了贡献。这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应当做的事情。”

阳光集团在商业上的投资,时刻注意最优选择,考量哪个行业是更有前景的,之所以选择投资房地产行业,刘副总表示: “可以为社会市政、城市形象做很大贡献,也能带来很大的税收,整个产业链贯串下来,也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我们的酒店业也做得很好。我们还投资了星网锐捷,它的增长速度相当快,马上就要上市了。我们始终坚持目标,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而企业的领导者林腾蛟先生在此过程中也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关于成功的秘诀,刘副总又说到第二点, “有了目标,还要勤奋务实。十几年的发展,有人说我们发展得快,没遇到挫折,其实,一路走过来的艰辛,只有我们心里最清楚,外人是看不出来的,我们的目标制定得比较高,阳光每年发展得这么快,当然目标越高,所遭遇的困难也就越多。对于一个企业领导者和他的团队,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走过,而每一次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都是很务实,很努力。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总是会面对困难,这时,我们的林董事长总会对员工们说,你不要害怕眼前的困难这么大,不要担心你接下来会失败,只要你目标明确,坚定地沿着目标,勤奋务实地往前走,过了这段时间,当你回过头,你会发现,你比别人走得远。”不要因为失败而自暴自弃,悲观失望,也不陶醉在短暂的成功当中。宠辱不惊,淡定从容,一直是阳光团队信奉的精神理念。林腾蛟董事长也喜欢和阳光集团的高管分享成功,“务实,勤奋,遇到问题一定解决,不能高调,不能没有章法,这是阳光十多年来稳健前行的原因。我想,这段话是值得我们记取的。”

对于现在的成绩,阳光高层并不满足。他们依旧执著地努力在阳光的第一线上,学习、考察已形成制度,刘副总说: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董事长的林腾蛟先生,他也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并要求阳光管理层也要这样做。不断地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势,使自己的认识水准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阳光十几年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情牵教育,用心锻造阳光品牌

阳光国际集团在投资兴业的同时,始终不忘造福桑梓、回报社会。除了投入巨资兴教办学之外,还通过设立“鸿志班”、设立“阳光创业基金”、捐赠慈善、公益等形式,扶贫助学、助教、助医,支持社会文化事业。据了解,几年来,阳光国际集团已累计投资教育近四亿元,捐赠教育、公益慈菩事业达六千多万元人民币。当我们问到阳光国际集团为什么坚持这么做时,刘副总不假思索地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饱含着林腾蛟个人痴心公益事业的深厚情怀。 “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成为卓越企业的优秀领导者,如果只做公益,那是不可能的,而企业没有赢利的话就不能算是优秀的企业。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有着正道财富的迅速积累,你才有能力,如果不能够展示财技的话,不可能为社会做贡献,这不是在嘴巴上说说,一个企业家要不断把企业做好,企业的最终体现是你为社会做了多少事情。当社会需要时,企业随时都能伸出援手、展现爱心,这才是你所担负得起的使命。一个优秀的企业对推动社会进步,对促进经济环境变化,大家一目了然都能看得清楚,我们力所能及所做的公益事业,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对社会的回馈。”

在对刘副总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林腾蛟董事曾先后几次到考察,并斥巨额资助当地的农牧民子女。从一开始跻身公益事业行列,到最后情有独钟注重于办教育,阳光国际集团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呢?这个问题对于作为教育行家的刘副总来说可能太初级了,他认为社会的未来,应以教育为本。 “我们不妨这样来假设、对比,如果农村的孩子没有机会受教育,留在农村,对社会做不了太大贡献,而如果把他培养成一个大学生,让他成为一个人才,他解决的是一大批人的问题,能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办学十几年,接触到太多的贫困生,他们都有很远大的志向,有的同学说要做袁隆平式的生物学家、科学家,他们有太多的理想。如果说我只是为一个农村修一条路,又或者我用这个修路的钱来帮助五十个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回过头来为家乡做贡献,两相对比,我认为,二者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培养他们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一定会远远大于修那么一条路。”

阳光国际学校设立的“鸿志班”,已经使一批一批的“鸿志生”圆了他们的梦想,与此同时,阳光的教育理念也感染了这些学生。刘副总说,在办教育的过程中,有太多印象深刻的感人瞬间。 “这些学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操,他们的思想都有一定的高度了。记得其中有一个学生考分达到了北大的分数线,完全可以进入热门专业,将来改变自己及家人的生活,然而他放弃了,选择了生物类专业,他说要像袁隆平一样,要回到农村,改变父母亲这一辈人的生活状态,为农村做事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谈起这些,刘副总流露出的是欣慰而满足的笑容。

立足地产,谈复合经营之道

阳光房地产品牌的起步并不低,当年的阳光城蜚声榕城,不但是建筑品质不俗,更主要的是引进了国际文化概念地产,这标志着福州的房地产业开始进入“概念地产”阶段;之后阳光在整合教育、酒店资源使之与房地产融合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助推了房地产品牌的成长:最近几年,阳光房地产得到长足发展,从上海天骄到陕西上林宛、西安阳光金城,都是相当大的项目,阳光把这些项目上升到经营城市的高度去对待,眼界更加开阔了;在福州今年有多个楼盘在运作,可以提炼为两大产品线:城市公馆(如阳光白金瀚宫)和生态洋房(如丹灵顿小镇),都具有不可替代和难以超越的特质,

都体现“缔造品质生活”的理念。而且引进国际著名品牌的产品制造商和物业服务机构作为自己的战略伙伴。2008年将成为阳光房地产品牌升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将教育、酒店等资源有机融入地产开发,这是复合地产的一个方面,谈起对复合地产的理解,刘副总这样说道: “我理解阳光的复合地产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从大的门类来说,我们既做住宅地产,也做商业地产,还做教育地产;从产品本身来说,我们既做一般住宅,也做高端产品,刚才说了我们的产品逐渐集中于城市公馆和生态洋房两大类,这其中还再区分舒心型、尊贵型和私享型:无论哪一类产品我们都注重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更重要的当然是我们整合了自己所拥有的教育和酒店资源,使我们的房地产产品更多地具有教育、文化功能,引进星级酒店的服务和管理:同时,我们还不断地调查研究业主的需求,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所以,我认为阳光房地产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服务地产运营实体,当时这样定位,主要是出于整合我们现实拥有的资源和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多元需求。”

战略远大,走“文化制胜之道”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刘副总谈到,阳光国际集团一直坚持“文化制胜之道”。 “林腾蛟董事长认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就好比人们的信仰。而企业既需要共同的理想,还需要树立很多规矩与企业匹配,让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年龄层的员工,共同遵守企业的文化准则。我们说的这个准则,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有着宏大目标、远大理想的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应是重中之重,为此,阳光集团还请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来帮助我们设计‘文化整合和再造’。我们的企业越做越大,不断有新人加进来,我们已经有了清晰的目标,现在就是把这么多年来形成的文化进行重新评估。考量它们与现有的企业是否匹配,不匹配的要进行重塑,匹配的则要加以强化。然后我们制作成通俗易懂的文化手册,告诉大家我们推崇的文化,上到高管,下到一个保洁员都能明白。只要努力,就会前途无量。”多年来,阳光形成了一套以“阳健不息,光华恒升”为内核的理念体系,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制度系统,在组织上林董事长还亲自担任集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这一切都表明集团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阳光文化的实际成果。共同的理念文化,清晰的战略目标,阳光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对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刘副总说,“我们在三年前的战略研讨会就已经确定。以房地产为战略重点,带动教育、酒店的快速发展。阳光国际集团,要做最受尊敬的企业,具体到地产、教育、酒店各个业务板块,就是要成为最快速成长的房地产运营商,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名校,打造最高效的酒店管理团队。我们对集团的战略目标执著而坚定的。”

上一篇:VC史――中国篇 下一篇:2008货币政策:“从紧”下的适当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