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

时间:2022-10-29 10:21:49

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

【摘 要】这些来,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然而,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尤为突出。那么,新课程下中学体育课到底该怎么上?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然而,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2、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3、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学校体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仍为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所学知识技能严重脱离体育社会实践,致使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差。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4、考核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问题。一是以体育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而体育成绩考核却又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分。我国各地区中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同,面对同一标准部分学生难以达标。二是考核项目的局限性,造成考核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缺乏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空间。三是由于受课时限制,学生为了考核项目的达标,往往忽视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是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从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中解放出来,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各项体育设施和器材,充分保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1]加强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教育管理部门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认为这是解决农村中学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且,要大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优质教育的前提,因此要加大对中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水平。“针对中学体育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通过各种培训班、学习班、观摩课等形式提高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为兼职教师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完善体育教研组功能,通过研讨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方法。”此外,要尊重体育教师的地位,不但要改变体育教育不重要的观念,还要改变由此而可能引起的体育教师不重要的观念和做法,保障他们在各方面和其他教师享有同样的待遇。只有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具有敬业精神的相对稳定的体育专职教师队伍,中学的体育教育才会有根本的改观。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 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 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 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 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 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 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二是要注意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 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 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 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 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 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三、诱导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

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指南,而兴趣即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兴趣促成动机,动机支配需要的行为。[2]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想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态方面改进。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对新异动作很感兴趣,对单调、枯燥无味、多次重复的动作比较厌恶,在组织教学上,应抓住重点教法,灵活多样,做到严而不拘,活而不乱。如练习立定跳远项目,教师先按学生情况,课前划好相距1.2米到1.5米的平行线五条,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三级蛙跳5-8次,五级蛙跳3-5次,五级单足跳5-8次,游戏活动两人交替“搬动”过“五关”(五线)2-3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自始至终,在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练习,做到既有汗水又有笑声。

其次,要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再者,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讲,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以及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关注学生一时的运动技能表现更为重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就非常强调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陈至立同志提出:“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有强烈的运动兴趣,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两项较为擅长的运动技能,以便于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锻炼习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课程标准》对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灵活处理:在小学阶段,强调运动技能的游戏性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练”,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初中阶段,强调由学校和体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类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类)中选择若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在高中阶段,则允许学生根据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和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选项式学习,以帮助学生至少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专长。

四、改革体育成绩考核方法,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

1、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3]。

2、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首先制定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评估方案。其次建立与启动激励机制,通过考核、评优等手段激励广大教师与各学校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工作。同时增加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馆和器材的配备,为改善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提供物质条件。

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所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在给予政策导向外,应及时落实解决教师工作的困难,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学校体育专家要深入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难题,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指导,使教师能够真正地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晓丹,王世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

[2] 陈志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3):102.

[3] 杨贵仁.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设想[J].体育科学,2000,(3):20.

上一篇:浅析价值管理在学校的体现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困境和践行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