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锥度长管的加工

时间:2022-10-29 09:46:39

摘 要:锥度长管加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技术,并且严格按照科学化的程序步骤开展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文章首先从内孔加工、外圆加工两部分着手,探讨了锥度长管的内外加工,进而从准备步骤、硬焊施工、软焊施工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了锥度长管的焊接加工。

关键词:锥度长管;内外加工;焊接加工

1 锥度长管的内外加工

1.1 内孔加工

通常而言,锥度长管的内控加工部分是借助数控设施来开展的,通过夹与架的理念,严格执行所设计的图纸的具体要求来开展工作。当进行第一阶段的加工工作时,因为这一阶段的内孔所面对的通常是盲孔类型,其直径大小为φ120mm,但这时所应用的刀杆直径也达到了φ120mm,从而容易产生碎屑排放不通畅的状况,最终发生大刀的工作困境。面对这种困境,应当进行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通过改变工艺方法,可由原来的内孔一次加工完成后退刀改为分3次加工,3次退刀,这样每次加工的距离短了,产生的铁屑少,解决了因铁屑多并缠在刀尖上而导致打刀的现象。

另外,在加工每段管模内孔锥度时,由于机床导轨直线方向的误差,容易测量发现内孔有倒锥的状况,每走100mm长直径大0.024mm的现象,可通过修改程序进行补偿,消除了设备原因产生的直线方向误差。焊后内孔加工是在数控车镗床上进行,第1、2段焊后,用双夹盘装夹;焊到第4段后,若工件太长,可采用了一夹一架的装夹方法,全部用电感器在内孔120mm处已加工到尺寸的位置找正,使跳动在0.02mm之内,然后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导轨直线方向的误差,若发现内孔直线差为较小,可通过采取调整程序来进行补偿,这能消除机床原因产生的直线方向误差,保障最终管模内孔达到图纸要求。

1.2 外圆加工

内孔加工完成后,在普通数显车床上加工外部。外部的锥度和内孔一致,通常图纸对保证壁厚提出了要求,内孔外圆对轴心的跳动也应在0.06mm以内。按以往的加工经验,7mm长的工件要保证这么小的跳动,按我们现有的加工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的。可采取的措施是:在车床上夹大端,顶小端,中间装上定心夹箍,校合壁厚,经过反复校合,最终校正壁厚差在0.06-0.07mm范围内。然后在管模中间架上中心架,去掉定心夹箍,按图纸加工外圆到尺寸。外加工部完成后,在自然状态下检查管模外圆径向跳动,最大处为0.15mm。

2 锥度长管的焊接加工

2.1 准备步骤

一是准确尺寸切断。使用切管器或砂轮机准确切断,切断完成后用绞刀或挫刀等锋刃刮削工具去除管端毛刺。二是管端及接合面清洁。接合表面区域应保持清洁,确实清洁至无油渍或氧化物污染,焊接前,其焊接表面应使用不锈钢丝刷或砂布做清洁处理,如有油渍需用工业溶剂清洗,最后用干净布擦干表面及去除杂质,锥度长管特别需要干净无杂质的处理,也是焊接成功的关键。三是不需要使用任何清洁用焊剂,焊接温度介于643~815℃即可。软焊(Soldering)施工时,则可采用无铅无镉的专用焊材及清洁剂。四是锥度长管及配件接头安装。承插接合时,锥度长管与配件均具有原金属的光泽,软焊时,应抹涂适量焊剂于管及配件后再插接。

2.2 硬焊(Brazing)施工

一是施工步骤。首先要调整火焰,可使用氧-乙炔气体,应调整至无色火焰,可从焰心上判断,应避免产生氧化焰。另外应注意焊接区域的加热,注意在整个焊接过程中,保持火焰小量的移动。先均匀加热锥度长管与配件连接处附近的区域,在加入焊料之前,移动火焰交替对管与配件加热,直至达到焊接温度。如需焊剂,则温度较容易控制,只需持需加热锥度长管至熔剂通过“发泡”温度区,呈现完全透明、液化状,如清水般。将火焰从锥度长管直接移至配件接头的凸出部进行加热,直到接头内的溶剂也呈现液态。沿接合处前后轴向移动火焰,使火焰对锥度长管及配件两部分加热一致。

二是焊料的使用。利用毛细作用,在锥度长管及配件接头的接合处添加焊料,应在基体金属被加热至焊接温度后,再加入焊料;此时,可直接将火焰对准焊料的端点。焊接过程开始时,当焊料熔化进入接合处时,仍要注意保持锥度长管与配件的加热,使焊料渗入并充满整个焊接区域。当接合处焊料充满后,就不需要再继续加焊料了,多余的焊料不仅不能提高焊接质量和强度,反而是材料的浪费。

三是焊接类型。垂直焊接:先后将锥度长管及配件接头加热,务必要使两者的加热温度均匀,如果锥度长管过热,则焊料会沿锥度长管滴落而无法聚集于焊接处。水平焊接:先沿锥度长管四周加热,然后再加热配件接头,至于从何处开始加入焊料,则应取决于管件尺寸及操作者的习惯,对大尺寸管件,最好从底部焊接,然后沿四周焊上去,这样,由于连接处的部分充满焊料,在焊料凝固后,就会产生依栓塞,有助于阻止其它焊料流出,加焊料时,管件和接头的温度要高于焊料本身温度。

四是焊接后清洁工作。要去除所有的熔剂残留物,已被检查及耐压试验,在焊料凝固后,应立即使其冷却,用湿刷子或交替冷热处理,使残留物自动剥落,必要时可用砂布或钢刷处理。

2.3软焊(Soldering)施工

软焊施工法在国内较普遍,软焊焊接的施工技术难度较低,以下就从加热步骤进行重点说明。一是锥度长管及配件加热:以喷灯从管件开始加热,接续加热锥度长管,沿径向均匀加热,当加热至约180℃,助焊剂开始呈沸腾奖态,瞬间加热火焰将转为黄绿色(室外无法观察到),加热部位锥度长管及配件会有较光泽,此时为可熔入焊料的温度。二是焊料熔入及处理:暂且移开加热源,以被焊接锥度长管的直径长度的焊条,靠接于锥度长管与配件均合线,使焊材熔化(熔化温度为220~230℃)并因毛细作用将焊料吸入锥度长管与配件的接合面内后,再以喷灯热源稍加均匀加热即完成焊接,但此时不可移动焊接物,以免松动影响焊接品质,冷却后以湿布擦拭焊接处后,焊接处表面呈现光泽颜色,即为成功的焊接。三是施工注意事项说明:软焊施工在周围温度为24℃左右,焊接锥度长管较短时,加热至焊接完成约一分钟内可完成;焊接随管径的增加,加热时间也延长,加热均匀程度就要更讲究,焊材熔入就要多点入锡,而且是在加热方向的对角入锡,是加热均匀的指标。另外,软焊加热过程中如果焊接表面呈焦炭状,且无法将银锡焊材熔入,则表示过度加热,此时应停止加热,彻底重新清洁处理,重新焊接。

参考文献

[1]毛浩恩,刘雪峰,彭彬,秦芳,谢建新.无模拉拔不锈钢锥形管高温氧化及氧化膜化学去除工艺[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年第3期.

[2]王元荪.一种金属锥形管无模拉拔成形工艺[J].钢管,2011年第1期.

[3]毛浩恩,刘雪峰,秦芳,谢建新.无模拉拔成形过程中金属氧化动力学模型[J].塑性工程学报,2010年第5期.

[4]周琳,余小鲁,赵金凤,李付国.不锈钢锻后热处理组织与性能分析[J].铸造技术,2009年第5期.

上一篇: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措施研究 下一篇:浅析冬季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