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考察及其思考

时间:2022-10-29 09:33:29

云南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考察及其思考

凤庆是云南省临沧市的一个小县城,地处滇西纵谷南部,面积3335平方公里。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便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繁衍。最早居住在这里的为濮人,即百濮,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的祖先,其次是傣族、彝族,再次是白族、回族。明、清两代,汉族大量入迁,苗族、拉祜族和其它民族也相继入境定居。因此,凤庆县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先民们有自己的语言,有优美的山歌和情歌,有多彩多姿的民间舞蹈,有动听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凤庆茶文化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是滇红茶的发源地。

凤庆茶道文化表演艺术起源于1950年,当时,主要的活动是开展政治宣传、茶道文艺会演,文艺创作等。至1990年,茶道文化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当时成立的“凤庆茶文化艺术团”,主要是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对凤庆茶道文化进行宣传。茶道文化中的音乐,采用佤族、彝族、傣族等民间音乐,并加以改编而成,是新时期茶道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文化艺术的兴起,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提高,现今,在少数民族不断汉化,各民族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凤庆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间音乐已失去了其原生态的色彩,其音乐形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变异。

一、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及其渊源

音乐和文化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那茶道文化中的应该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道文化是指整个茶道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得总和。①狭义的茶道文化是指其“精神财富”部分。

凤庆茶道文化表演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据《凤庆县志》记载,1950年凤庆县“民众教育馆”改称凤庆县“人民文化馆”,主要开展政治宣传、茶道文艺会演,文艺创作等②。也即是说,凤庆茶道是1950年以后开展起来的。当时茶道文化表演并非有专门的队伍,只是一些爱好茶道表演的人组织在一起进行表演,不分任何表演场合,只要有一空地就可进行表演。喜庆节日时表演就更加频繁,茶道文化表演慢慢地发展起来。1990年,凤庆县正式成立了“凤庆县茶文化艺术团”,此时,茶道表演更具有了规范性,在茶道表演中,以民间歌舞,器乐的形式展现给人们。茶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茶道表演,淀积了丰富的茶道文化的音乐资源。那永不熄灭的火塘边,驿道、马帮歇脚的篝火旁,山间清澈如许的溪畔,无不飘荡着音乐和歌声。

用土陶罐考茶是流传至今的一种茶俗,拿出平时精心采摘制作好的茶叶,直接抓一小撮茶叶放在土陶罐用火塘上的红炭,边烤边抖,直到茶叶发出浓郁的香味。在茶道表演中,采用佤族、彝族、傣族等民间音乐,以民族民间歌舞及器乐为基础,把民族民间的习俗,各民族的音乐展现给人们。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凤庆茶道文化中音乐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了,更加突出以宣传茶叶为主,以实现更大的利润为目的,融入民族文化的音乐也变得少了,表演都是以专门的舞台为主。有领导视察工作或到地方宣传工作时才进行表演,平时基本上不表演,这样就淡化了对人民群众的宣传,人民群众对凤庆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越来越少了。现在,茶道文化中使用的音乐变得现代化了,民族特色的音乐也产生了一些变化,那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会受到更大的阻碍。

二、音乐在凤庆茶道文化中的表现及其重要性

(一)音乐在凤庆茶道文化中的地位

1.突出民族民间茶道表演形式

民间艺术包括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在民族民间音乐歌舞中,不仅能显示该民族的文化,还能突出民族民间音乐对该民族的重要性。凤庆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间音乐,以佤族,彝族为主,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民族民间音乐及舞蹈的表现形式,使人们明白民间茶道表演主要是借助歌舞、器乐的方式传达给群众,凤庆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在表现传统民间音乐中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

2.突显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

凤庆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间音乐(以佤族音乐为例)突出了它特有的民俗特征,在茶道表演中多以民族特色为主,突出佤族人民的音乐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以茶道表演引导出本民族的音乐风格。音乐风格参与了某一个阶段的生活方式,换言之,生活方式制约了音乐风格和这种风格的某些音乐作品的特征,透过茶道表演对民族音乐、舞蹈的演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阶层或阶级的生活方式。

凤庆茶道文化表演中,佤族人民以优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声、动听的器乐吹奏,表现出特有的音乐风格,从音乐中,可以突出民间人民纯朴的生活方式,旋律简单自然的音乐特色。

(二)音乐在凤庆茶道文化中的价值

1.对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吸收及其作用

民族民间音乐是反映一个民族特点的心理面貌的一门特殊文化,在茶道文化表演的形成中,民族民间音乐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也就是说用他们民族文化的方法,用民族风格来表现某种民族情感,产生全民族共鸣的宣传效果,达到推动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目的。凤庆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既然有民族性,那它必然有为民族服务的特殊价值。早期的凤庆茶道音乐吸收当地佤族、彝族、傣族等民族民间音乐,加以改编、及其舞台化,使人们在欣赏茶道的同时,聆听到只有在山区或田间才能听到的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茶道文化表现当地民族民间音乐,成为宣传凤庆民族特色的一种手段。因此,凤庆茶道中的音乐既体现了茶道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民间艺术以另一种生存方式存在的必然性。关于凤庆茶道对当地民间音乐的吸收,下文将进一步说明,这里从略。

在凤庆茶道文化的表演中,看到一段舞蹈表演,都流露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听到一段音乐,都会随之融入到音乐的情景中,这就体现出民族民间音乐对一个民族的价值。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表现出了民族的心声,凝聚了人民团结的力量,在整个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独特的影响。因此,从凤庆茶道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民间音乐存在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凤庆茶道文化以民族民间作为其表演的基础和依托,在茶道表演中,更应该注重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扬。

2.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及其社会价值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不同的个体溶和在同一感情中。列宁曾经说过:“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乡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③

这句话就明确地揭示了音乐艺术的价值使用。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于要和各种困难作斗争,使人类的群体性得到高度的发展,进而形成国家、民族和各种宗教团体。就一个团体来说,要形成一个稳固的团结群体,没有调和这个团体的纽带是不行的,民族民间音乐在凤庆茶道文化艺术中是形成这种纽带作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从现代社会来看,在一些单位团体中,比如有些大学有自己的校歌,一个企业也有自己的创业歌。这说明这些团体就是利用音乐艺术来树立形象,增强凝聚力,团结群众一起开创事业,发展事业。正是如此,在凤庆茶道文化表演中,也是运用民族民间音乐来加大这种表演形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佤族人民在艰辛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一个团体,一起唱着歌去劳动,这个团体就是利用音乐艺术来减轻劳累,增强她们在劳动过程中的信心。可见,民族民间音乐在茶道表演中以及社会生活中能起到特殊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三、凤庆茶道文化中音乐的变异情况

凤庆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有彝族、傣族、佤族、苗族等。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主要以佤族、彝族的民间音乐为主,表现不同的民族特色。本文以茶道文化中佤族音乐为例,分析原来使用的音乐与现在使用的音乐异同。

(一)早期采用的佤族音乐

1990年,凤庆茶道文化的音乐早期以佤族茶道音乐为主,通过佤族歌舞音乐形式直接引用于茶道表演,体现佤族民间单一音乐风格,以此传播佤族民间风情。具体形式采用了佤族木鼓舞、佤族山歌、佤族小葫芦笙等,以简炼的音调和粗犷的风格而独具特色。乐器主要有佤族民间葫芦笙,其中包括佤族小葫芦笙和中葫芦笙,小葫芦笙是佤族吹奏器乐之一,小葫芦笙的音色比大,中型葫芦笙清丽,悦耳,外型与普通葫芦笙相似,只是比一般的葫芦笙更小巧。表演的场景:将茶具,茶叶等放在表演场地的中间,表演的民间艺人坐在中间。常用的乐曲有佤族小葫芦笙吹奏曲《小半翻》。

这首曲子表现了佤族音乐的特色,主要采用“duo.mi.fa.so.la”这5个音组成不同的旋律型,明显突出了佤族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这种结构,表现出了单曲反复型结构,根据茶道敬茶的程序决定乐曲反复的次数及其终止。该旋律音乐形象鲜明而集中,好听、易记。

早期茶道文化中的音乐是茶道文化的主体,茶道文化与民族特色并存。

(二)当前使用的佤族音乐及其变异

佤族民间器乐的吹奏,如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且与早期的音乐相比,音乐的形态变得更加明了,音符的时值不再丰富多样,节奏型更加简单,在背景音乐中,加入了许多电子音乐。同时,现在,凤庆茶道文化中所使用的音乐也吸收了白族歌舞的音乐成分,至于这白族歌舞是否来自民间?是否传统?还有待于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虽然,现在凤庆茶道文化中所使用的音乐,吸收了更多民族的表演形式和音乐成分。但是,现在凤庆茶道文化中所使用的音乐,难以突出各民族的风俗,已没有了“凤庆茶道文化”特色的存在。虽然现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也在逐渐转型,但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失去了更多地方的传统特色。“例如,在音乐生活中主导乐器的改变,像开孔的音位等,则会导致音律,音阶调式形态的变化,就会导致‘变迁’。所谓‘中心特征’,就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间音乐而言,我们认为还是民族音乐中的律制,音阶调式、旋律型和节奏型等。”④

佤族民间音乐由保存的音乐形态从中心特征的某些方面加以改变(可能不是完全改变),那么即使这些乐器,演奏的还是原来的乐曲,还是在茶道文化音乐中使用,但无形之中其音乐形态已经变化了,中心特征的变异,导致音乐形态的变迁,在传统的音乐中也产生了变异。

10多年以来,佤族的音乐形态从封闭的,不开放的跃迁到社会主义阶段,社会形态的重大变化必然对其音乐产生影响。由于汉民族与历史上较为落后的佤族形成文化上的落差,在交流之时较为落后的文化形态则会更多地汲取先进文化形态的成分,其民族民间音乐形态必然会受到影响。

社会变革的措施之一,就是培养新一代的民族干部,作为这些受了新思想,新观念的民族新人,务必将新的思想方法带给本民族,这其中也包含艺术领域的工作者,由此使得音乐形态产生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近来的传播媒介的现代化,以往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处于深山峡谷之中的人们的自然封闭性因素越来越弱,人们通过寻音机、广播、电视、电影等多种媒体对汉文化的感受越来越深,在音乐方面首先就是汉文化的音阶调式,音律观念必然对佤族的音乐文化形态造成影响。再有,如今茶道文化的音乐有文艺团体,这些团体对当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导向作用。由于民族民间音乐的音律基本固定,当地的音乐工作者在将本民族的特色加盟乐队时,考虑到音律的协调,音响的平衡等多方面的因素,自觉不自觉地对本民族的特色进行“改造”,这改造的同时,便有意无意地改变了本民族音乐形态的某些中心特征。那么,在将汉民族音乐形态的中心特征与佤族民间音乐形态的中心特征进行比较时,则应该本极其谨慎,对原来的佤族民间音乐和现在的佤族民间音色的形态,加以比较,观察其优劣异同,是否保存了原始形态的特色,保留传统,注重佤族民间音乐的形态特征,突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

看到佤族音乐在凤庆茶道文化中发生的变异,我们不得不想到其他民族的音乐也会随之产生变异,面对现实,对凤庆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应该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呢?

一是加大对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挖掘整理研究的力度,这就要求对音乐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培训,懂得更好地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

二是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政府行为显示出非常的重要性,即由政府部门带头,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指导对民族民间文化财产的鉴别与选择,就像博物馆一样,择定有保存价值的多种民族民间乐队以及深怀绝技的老艺人进行重点保护,每年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最好是茶文化艺术团、研究所能够选择一些民族民间的乐种,乐队进行重点地扶持帮助,参与进去,建立自己的基地,更好地对其所保存的音乐传统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使其摆脱目前自生自灭的状态,并逐渐巩固这些阵地,可以有效地阻止荒漠化现象的进一步加剧,专业音乐工作者在不断汲取民族民间音乐的同时,努力把传统音乐的精髓,富有成效地运用于音乐创作之中,成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新传人,使凤庆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得以更好地延续。

注释:

①王玲:《中国茶文化》,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

②参见《凤庆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③田真、吴明放:《浅谈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开发》,《中国音乐教育》2001年第4期。

④项阳:《当传统遭遇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上一篇:沅江河畔的渔歌与梵音 下一篇:浅谈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在农业科研单位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