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9 09:27:5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编编号,将编号末位偶数者分为观察组,编号末位奇数者分为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显愈率83.75%(6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44/80),总有效率97.50%(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54/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中西医; 盆腔炎;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1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5-0138-02

doi:10.14033/ki.cfmr.2015.05.066

盆腔炎是一种多发、常见的妇科疾病,易反复发作,容易致使不孕、慢性盆腔痛、输卵管妊娠等,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1]。目前,临床上对盆腔炎多采取西药治疗法,但是,西药治疗虽可以改善一定的临床症状,但是不易治疗粘连溶解吸收以及结缔组织增生等严重现象,这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此种疾病的主要病因是湿热蕴结,容易造成盆腔组织出现粘连、增厚、气滞淤血、局部循环障碍,加重病情或者致使病情迁延,难以治愈[2]。目前,临床医生对于盆腔炎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除了西药治疗,还会结合中医进行结合治疗。中医治疗法化瘀散结、理气止痛、清热解毒,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笔者选取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在对其给予西药治疗的同时,加中医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已婚,根据患者的入编编号,将编号末位偶数者分为观察组,编号末位奇数者分为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80例患者中,年龄22~50岁,平均(30.7±1.2)岁;病程14 d~4年,平均病程(3.7±1.6)个月。对照组80例患者中,年龄20岁~49岁,平均(31.2±1.1)岁;病程13 d~4年,平均病程(3.6±1.7)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文献[3]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经B超检查,有混合型包块或者是卵巢囊肿,盆腔积液;(2)经妇科检查,子宫呈后倾后屈位,粘连固定,活动受到限制,在子宫双侧或者是一侧能触及到条索样物,压痛;(3)临床症状是下腹坠胀、腰部以腹部疼痛,通常在性生活、月经前后以及劳累前后加重,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增多、发热、白带增多、继发性不孕。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静脉滴注青霉素(320万单位)+甲硝唑0.2 g/次,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药方如下:当归15 g,延胡索15 g,丹参15 g,乳香15 g,没药10 g,甘草10 g,桃仁10 g,赤芍10 g,香附10 g,红藤30 g,败酱草30 g。对于气虚的患者,则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加以黄芪10 g,党参10 g;对于肝经湿热的患者,可以加以夏枯草15 g;对于带下色黄、量多的患者,可以加以苍术15 g,黄柏15 g;对于有包块形成的患者,可以加以冬瓜仁、木香、蒲公英、金银花、丹皮、茯苓,每剂药中加水900~1000 ml,直至煎到60~70 ml,使其保持湿热的状态下,温度控制在35 ℃左右,在患者晚上睡觉前,对患者进行保留灌肠,1次/d。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种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均恢复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中医症状积分降低程度超过95%;(2)显效: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基本正常,B超检查:盆腔积液的减少量≥80%,包块的缩小程度≥50%,白带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中医症状积分降低75%~95%;(3)有效: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B超检查:盆腔积液的减少量在50%~80%之间,包块的缩小程度≥25%,但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愈率83.75%、总有效率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和6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复况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进行6~8个月的电话随访,其中观察组复发患者4例,复发率为5.00%,对照组复发患者15例,复发率为18.7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23,P=0.0072)。

3 讨论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临床上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通常采用西药治疗法,主要是抗生素消炎作用,但是,近几年,抗生素更新迅速,再加上细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有很多菌株对部分抗生素均产生了耐药性。此种治疗方法治标,但是不治本,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复发[5]。因此,盆腔炎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内脏平衡,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中,给予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药治疗,可有效止痛、消炎、抗感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促使血液良好循环,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在本次研究的中药配方中,蒲公英、红藤、败酱草、赤芍可活血化瘀、利湿、清热解毒,赤芍、当归可活血化瘀,延胡索可理气、止痛的作用;没药、乳香以及桃仁可止痛、散结、活血化瘀;冬瓜仁、薏苡仁可清热解毒、利湿排脓[5]。诸药配合,可有效抑制、消灭各种病菌,与此同时,加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消散炎症,提高患者机体抗感染力和免疫力[6]。而且保留灌肠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产生药效,以改善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情况,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经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显愈率83.75%、总有效率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和6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复发率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晶.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312.

[2]于源源,师伟,潘燕燕,等.慢性盆腔炎的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规程及其机理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2):3-4.

[3]樊尚荣,张慧萍(编译).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盆腔炎治疗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165-1166.

[4]方瑞华,王伟华.中药灌肠结合口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233.

[5]龙慧.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18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146.

[6]陈鸣,郭荣.疏肝行气活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52-53.

(收稿日期:2014-10-08) (编辑:金燕)

上一篇:急诊脑出血的院前急救探讨 下一篇:四川省遂宁市对隐形娱乐场所内FSW干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