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喂养方法与黄疸关系研究

时间:2022-10-29 08:09:39

新生儿喂养方法与黄疸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采用不同喂养方法与黄疸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通过纯母乳的方式进行喂养,在喂养过程中没有给予其他食物辅助;观察组新生儿同样给予纯母乳进行喂养,一旦新生儿在完成喂养后出现觅食、哭闹等动作时,则采用我院统一配置的配方奶给予进食,等到产妇有着充足的母乳后将配方奶喂养停止。对两组新生儿常见并发症发生概率、胎便转黄、黄疸指数、胎便初排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胎便转黄、黄疸指数、胎便初排等方面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喂养方法

新生儿黄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自身胆红素代谢的原因,一旦新生儿胆红素出现突然增高的情况,则会导致巩膜、粘膜、皮肤等呈现黄色的状态[1]。通常情况下,不需要采取任何方式进行治疗,自然消退的时间为10d后。但是如果新生儿黄疸期间的血清胆红素超过规定值时,中枢神经系统则会受到胆红素的影响,造成严重损伤神经系统的情况,新生儿会出现抽搐、听觉障碍、手足徐动、智力低下等症状[2]。目前,新生儿接受纯母乳喂养的概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明显提升发生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概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是目前产科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的胎龄均在37~42周的范围内,平均胎龄(39.3±2.1);体重在2500~4300之间,平均体重(3852±2.1);本组新生儿均为正常足月儿。其中260例剖宫产,240例顺产;将产妇患有妊娠合并症、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溶血、产伤、感染等全面排除。通过分析新生儿的喂养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0例。两组新生儿在出生胎龄、体重、排除疾病标准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在出生后的0.5h后均与母体进行接触,给予早期早期吮吸喂养,让母亲与婴儿有着24h的同室相处,根据新生儿对食物的需求给予母乳喂养,新生儿母乳喂养过程中均有专业的护士进行帮助以及指导。观察组新生儿在给予纯母乳喂养会出现觅食、哭闹等表现时,则采用我院统一配置的配方奶给予进食,等到产妇有着充足的母乳后将配方奶喂养停止。而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现觅食、哭闹等动作时,则继续给予母乳吮吸,吮吸频率>8次/d。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新生儿常见并发症发生概率、胎便转黄、黄疸指数、胎便初排等方面的指标。通过JD-2对新生儿黄疸指数进行检测,选择新生儿前额与眉弓正对的上方大概1cm的位置作为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测定点,3次/d,根据检测的数据选择平均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指数。

1.4临床诊断标准

(1)脱水热:新生儿在将颅内出血、感染等因素排除的情况下,体温仍然超过37℃时,摄入葡糖糖水后,新生儿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体温。(2)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在出生1d后,皮肤呈现黄染症状,通过对胆红素进行测定,对于胆红素高于13mg/dl的新生儿,通过静脉血的抽取对肝功能进行检查,对胆红素水平进行全面了解,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超过220.6μmol/L。(3)低血糖;新生儿的血糖检测结果低于2.2mmol/L。

1.5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通过( ±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数据采取t进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以P

结果

2.1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常见病的概率

观察组新生儿脱水热、新生儿低血糖、病理性黄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

讨论

3.1新生儿黄疸与早期纯母乳喂养的相关性

母乳能够给新生儿的发育生长提供大量的营养,尤其是早期的母乳中具有多种类型的微量营养,母乳中镁盐的含量较为丰富,对于新生儿机体内的红细胞起到保护的作用,对新生儿顺利排泄胎便有着较大的帮助[3]。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得知,新生儿在分娩后的1d~3d通过纯母乳进行喂养时,由于早期新生儿没有充足的乳量,并且有着较少的喂养次数,使新生儿逐渐减慢肠蠕动,在一定程度上延迟胎便的排出,造成增加肠肝的循环,使胆红素出现增加回收负担的情况。另外,因为新生儿没有足够的热量以及体重逐渐下降,严重消耗脂肪以及自身的蛋白质,使肝脏负担有所加重,由于没有足够的摄入液量,则会造成新生儿的血液出现浓缩的情况,更加严重的破坏红细胞,使新生儿胆红素呈现明显升高的状态。本组研究数据表明,新生儿采用混合方式进行喂养在新生儿黄疸指数、胎便转黄时间、第一次排出胎便的时间等方面的指标明显优于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3.2新生儿发生常见病的原因

一般脱水热疾病主要是在夏季发病,因为母亲与婴儿早期同室时没有足够的乳汁分泌、新生儿哭闹、较少小便次数、较为干燥皮肤、新生儿的汗腺组织没有完善发育、较高环境气温、气候炎热、较少水分摄入等方面的原因,使新生儿容易出现脱水热等症状[4]。倘若将母乳代用品及时增加,则能够有效降低发生脱水热疾病的概率。新生儿之所以出现低血糖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没有足够进食的影响。由于剖宫产产妇在手术前有着4h的禁食,完成手术后有着6h的禁食,对产后分泌乳汁产生影响,新生儿有着较少水分、营养物质的摄入,另外加上产妇对疼痛有着较大的恐惧,不愿意采用母乳进行喂养,导致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

3.3母乳喂养不足产生的影响

母乳喂养主要是以勤喂补、早吮吸、早接触等为前提条件,一旦产妇在完成分娩后的1~3d内没有足够的乳汁分泌,新生儿出现觅食、哭闹等动作时,则采用配方奶进行喂养,能够使新生儿处于安静的状态,能够使产妇在较快时间内恢复体力状态与精神,加快分泌乳汁的速度。由于产妇没有足够的乳量造成新生儿不断吮吸会让新生儿出现疲劳的状态,造成新生儿不愿吮吸或者无力吮吸,同样会导致产妇出现担心、紧张、疲倦等心理,影响着乳汁的分泌。

3.4母乳喂养与未结合胆红素(UCB)肠肝循环

通过分析本组研究数据得知,观察组新生儿通过在母乳喂养基础上采用配方奶进行喂养后,胎便初排的时间以及胎便转黄的时间分别为(6.94±1.98)h以及(32.81±4.02)h,对照组新生儿通过纯母乳进行喂养后,胎便初排的时间以及胎便转黄的时间分别为(9.81±2.14)h以及(60.21±4.73)h,两组新生儿之间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

研究表明,新生儿早期没有获得足够的母乳喂养、没有正确的喂养方法会导致发生母乳性黄疸等症状,如早期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胆红素的规定值时,则应该根据新生儿的需求给予正确的哺乳。另外,在母亲没有足够母乳时,可以合理的给予配方奶进行喂养,等到母亲分泌母乳较为充足时,则将代乳品喂养停止,不仅能够使母乳喂养的优势得到保存,同时能够使发生低血糖、脱水热、病理性黄疸等疾病的概率得到降低。

参考文献:

[1]赵小阳.新生儿母乳喂养性黄疸的相关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02):178-179.

[2]钟世冰.新生儿黄疸与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7(01):634-635.

[3]邵国清.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2,12(07):388-389.

[4]乔丽娜,乔丽凤.不同喂养方式与疾病及生长发育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7(05):990-991.

[5]黄沁心,叶笑梅,叶雯.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黄疸及体质量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09,7(07):866-867.

上一篇:活性氧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下一篇: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