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说阅读教学的尝试

时间:2022-10-29 05:40:17

浅谈小说阅读教学的尝试

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小说有三基本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我们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应重点抓住三要素来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第一、抓住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指导

由于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各不相同,性格差异很大,不仅有其共同之处,而且存在着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是某一人物独特的有别于他人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的个性特征。因此,对人物进行分析应重点抓住性格特征来分析。

首先,揭示人物形象特征。通过分析人物语言、神态、服饰、心理、动作行为生活习惯等来探索人物的时代、阶级、民族的共性和独具个性的统一规律。

其次,应分析人物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物的社会性。人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周围人物的人际关系、社会背景、自然环境都能对人物起着不可估量的发展作用,揭示其典型人物性格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显示其社会的本质规律。

再次,应分析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如社会矛盾间的冲突,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态度、意志、斗争精神等,从而揭示人物性格的思想内涵,展示生活的本质规律。以上三方面有机结合就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活的典型形象。

第二、紧扣小说情节分析指导

故事情节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演变过程。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分析小说情节着眼点应抓住全文每个故事情节的连贯作用,以揭示人物性格及其反映的生活本质。首先可逐一排列并分析每个情节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其次揭示小说开端至结构各情节间的内在联系的必然性;最后分析主要情节(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对人物性格及其形象刻画的内在联系,揭示其主题思想。如《项链》这篇小说和故事情节结构就非常清晰: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按“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谈项链”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主人公玛蒂尔德随着情节的发展,或忧或喜,或哭或笑,感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情节引人入胜。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安排了一个忽闻“项链是假的”而又戛然而止的尾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使人思绪万千,使小说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第三、理解小说环境对刻画人物、揭示中心的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而自然环境是与人物活动有关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等,离开了环境,人物思想性格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因此,阅读小说时应充分重视环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揭示中心的作用。王愿坚同志所写的《七根火柴》中的环境描写,不但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有烘托作用。作者在叙述草地环境时写道:“阴冷荒凉,暴雨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天阴沉沉的,整个草地都浸沉在一片迷雾里,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给遮没了。”这就突出了茫茫草地气候变化异常、暴雨时作、遍地潮湿的特点,突出了主人公无名战士是怎样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保存革命火种的高尚精神,从而有力地烘托了红军战士无限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革命精神。

由于小说体裁的主要特点是篇幅较长、描写逼真、艺术概括、塑造典型、多线分明,以形象生动的生活画面揭示了社会生活本质,因此我们阅读小说时应将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分析紧密结合起来,理清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及矛盾的构成、线索的交织,掌握故事的完整性,分析典型人物,展示具体图画中的典型性格,揭示其个性特征,突出小说主题。

上一篇:新课堂环境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内涵 下一篇:给学生一双阅读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