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家访路上延伸

时间:2022-10-29 04:52:53

让爱在家访路上延伸

家访,这个词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学生时代的我,最惧怕的就是犯了错误后,老师吓唬我们要来家访。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家访无非就是老师到学生家数落学生在学校的种种不是。老师走后,我们自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轻则被家长大声训斥,严重的自然是“竹笋炒肉丝”。当然,在那个还不知道素质教育为何物的年代,后者在家访后更变得司空见惯。如今,我也成为人师,我也即将踏上家访之路,看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我想,我一定要让家访变成孩子心中的一份期待,一份美好,一份憧憬。

晨会课上,我带着神秘与微笑,向孩子们宣布一个重要的消息:最近,老师要准备家访,老师家访的对象是开学以来进步最明显的同学,是老师最喜欢的同学,老师想让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知道老师有多喜欢他(她)们,老师还为他(她)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呢,你们想要老师来家访吗?那一刻,如我所猜,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她)们激动地大声呼喊:来我家吧,来我家吧!四十八张期待的笑脸,四十八双明亮的眼睛,无不显示着对我的欢迎。下课、放学时,背后还有几位同学追在我后面,一个劲地邀请我:“马老师,去我家家访,好吗?”“马老师,我爸爸妈妈肯定欢迎你的到来,去我家吧!”“还是去我家……”看到有人开“后门”,后面又追上来一群孩子!那一刹,我发现我和他们的距离莫名的拉近了许多;那一刻,我仿佛成了他们的亲人、朋友,他们的邀请令我倍感温暖。

(一)被课外作业包围的孩子

晚饭后,迎着初春傍晚的阵阵清风,我和英语徐老师踏上了今天的家访之途。

家访的第一站,是小余家。这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在二上成绩进步很大,这次去他家,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他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一进他家门,便听到了他亲切的问候,听说要来家访,奶奶、外婆都来了,一家子人在家等候。交谈之后,得知原来她的父母都在乡下工作,每天的车程都在半小时以上,早出晚归。爸爸在乡下开了个小饭店,生意兴隆的时候,爸爸就住在乡下不会来了。因为小饭店生意还不错,所以每个星期小余和爸爸见面的次数不会超过三次。平时都是奶奶和外婆轮换着接送小余,一年级的时候小余成绩一直跟不上,爸爸妈妈没有办法,每学期初给他到新华书店买一大堆课外练习,硬性规定每天完成多少,等妈妈回家后检查。随之,妈妈从书房里拿出今年买的课外练习,我数了数,足足12本,见到这么一叠厚厚的课外练习,我和徐老师都皱了眉,忽然明白,小余的成绩原来就是在这样的题海战术下提高的。

“谢谢老师的教导,现在小余回家自觉多了,一回来就做这些作业,上学期考试前,他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10点多呢……”小余奶奶在我身旁絮叨着,听着我直心酸,眼前似乎看到了小余挑灯夜站的情景。我再也忍不住了,明确告诉她们这样做是不科学的,题海战术可能眼前有用,到了高年级了未必有用,而且重复、枯燥的练习还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随即,我和徐老师对这么多课外练习进行了筛选,语文、数学、英语各留下1本,还要求家长挑着让小余做。最开心的莫过于小余了,童言无忌地大喊:“老师来了,我解放了……”听得大家哈哈大笑。

(二)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家访的最后一站――小陈家。朦胧的灯光下,小陈妈妈坐在楼道口的一辆电瓶车上,等候我们的到来。怕我们找不到地方,小陈妈妈已经在此等候半小时了。

选择到小陈家家访,我有自己的考虑:小陈的成绩虽然不错,却非常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每次喊他回答问题,都会像女孩那般扭捏,声音轻轻的,根本没有办法听清。因为这样的性格,他在教室里没有什么朋友,显得很孤独。这样下去,肯定不利于小陈的健康成长,我想和小陈家长面对面谈一谈。

交流后得知,小陈妈妈也发现了孩子的这个问题,十分担忧,一直也在鼓励小陈大胆、外向些,但没有什么效果。谈着谈着,小陈妈妈向我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孩子现在每天回家后都要主动朗读课文,妈妈成了他最忠实的听众。同桌每天都能上讲台领早读,这使孩子非常羡慕,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走上讲台带领大家读读课文。说到这,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不如也让小陈来领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的胆识。不管结果如何,试一试总是可以的。

星期五的早上,我一早来到教室,发现小陈早已端坐在桌前开始早读,“小陈,今天由你来领早读。”话音刚落,我清晰地注意到孩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幸福的微笑,也清楚地看到其他孩子脸上露出几许惊愕的表情。随即,小陈走上了讲台,兴奋中带着几分胆怯,胆怯中又含着些许自信。整个领读的过程,小陈显得异常认真,尽管他的语速很慢,声音很低,甚至跟不上讲台下学生朗读的速度,然而,他却一直在努力地读着,唯恐自己会一不小心读错字。当他走下讲台的那一刻,我捕捉到了他脸上的笑意,在这种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就在此时,我知道,我们俩的决定是多么明智而巧妙。

如今,家访似乎成了学生最想得到的礼物,成为激励孩子上进的最有效手段。当那些被家访过的孩子拿着我送给他(她)们的书籍,到教室来炫耀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别的孩子脸上的那份羡慕。我也乐在其中,因为家访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生活环境,感受到学生在学校没有表现出来的一面,倾听家长内心真实的想法和诉求,就让更多的师爱,在这条家访之路上不断延伸……

上一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 下一篇:品青蓝之声,悟教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