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青蓝之声,悟教学之道

时间:2022-04-10 03:00:56

品青蓝之声,悟教学之道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人都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学效果的研究,教学手段的研究,教学能力的研究等等,其实对于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评课环节却有很多人忽略了,听课是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环节,是取长补短的一个捷径,但是能评好课则更能体现一位教师吸收能力,对课程的见解能力,所以在这里就和各位同仁研究一下如何评课。下面就以我校搞的 "青蓝工程"教学公开课为例,对语文组的几节公开课做一些点评,更有听课中自己的收获。

一、教学基本功

1.个人基本素质

几位教师给人整体感觉就是耳目一新,教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形象,听了几节课之后,我有一种清风拂面之感,几位教师各有各的风格,郝老师优美的朗诵,王老师甜美的笑容,汪老师的幽默,鲁老师的亲和,张老师的从容,李老师的沉稳,总之给我的印象都极其深刻。各位老师语言也很流畅,教学用语准确无误。完全符合语文老师的要求。所以说一名教师上课之前必须整理好自己,整理好自己的仪容,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充分的去感染学生,感染学生的同时也感染自己,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

2.板书及课件制作

从板书上看,几位老师基本做到了书写工整,简明扼要,但是可能是因为课件制作而忽略了板书的设计,一般都是简单几笔,没有精心构思和设计的痕迹,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遗憾。在课件制作上几位年轻教师充分显示了青年教师的优势,制作的课件有新意,直观,赏心悦目,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且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比如说张老师的课件,她把《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课题直接用问句的形式打在首页,让学生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大屏幕上跳动的问号,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很有新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真的想跟着那个问号就探寻一下大自然到底有没有语言?有什么语言?通过看几位青年教师的课件,也让我们体会到应该充分的去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这样节省时间而且学生还兴趣盎然,课堂一定效果极佳。

3.驾驭课堂能力

几位老师的课都比较生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一般来说学生上一节课尤其有人听课的时候会显得比较紧张,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忘记紧张那么这堂课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调节课堂气氛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考验,鲁老师,郝春杰老师,王老师在课前的微笑,让我深有感触,教师轻松地微笑足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也缓解了自己的紧张情绪。在课堂上每个人都会遇到临时发生的事件,比如王老师讲《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时,学生翻译课文时本来很简单但是学生由于紧张却丢下了两个字,怎么启发都想不起来,学生很尴尬,王老师幽默的说:"原来是吃了两个字啊"学生笑了,整个课堂也轻松起来。所以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和应变能力都会成为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

一堂好课重要的是看设计者的切入点,设计者是要费很大功夫的,但如果思路清晰,线索明了,那么一节课给人完整,清晰之感。

郝老师的《桥之美》本来是一位画家通过自己的眼睛审视桥的美学价值,这篇文章不是太好理解,那么郝老师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谈感受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桥之美,这样的设计很直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桥的美丽,帮助学生将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更清晰地认识环境对桥梁的作用,也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走出文本,与美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样的设计就把一篇不太好理解的文章简单化了,轻松化了。

鲁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从作者处境入手,让学生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感受到了文章作者的心境,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理解作者。

李老师的《看云识天气》用表格的形式把陌生的知识归纳在一起,这样既能充分把握内容,又加强了对说明文的整体认知。

由此可见,想讲好一堂课,教学思路必须把握到位,而且要花费大心思,运用大气力,这样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

2.语文知识的融入

课讲的再好,没有把教学主旨渗透进去,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那都是失败的一节课,我们学习文章体会作者情感不是单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章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和文学现象。王老师,汪老师,鲁老师的都是古文教学,学习古文重点要掌握古文常识,几位老师都是让学生自读根据课下注解自己翻译,在这个基础上,把古文常识归纳出来,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学习古文的重点,这样在今后的古文学习中能够把握重点。李老师,张老师讲的都是说明文,两位老师都能把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自然的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水到渠成额掌握了文体知识。

3.问题的设置

讲课的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既能让学生阅读时有的放矢,又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能让学生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好奇心,增强思考能力。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上也能够看出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课后习题是编者精选出来的综合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几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巧妙的把课后习题穿插在课程之中,并且很自然的提出问题让学生研讨回答,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得到了锻炼,让他们体会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

4.细节处理

以小见大,以微见著。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细节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如果注重整体把握而忽略了字词教学和朗读等等也是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的,这几位老师在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上就很得当,都运用了朗读,听读,范读的方式正音,并在屏幕上打出字词,在朗读中随时纠正不当之处,传授一些朗读技巧,这样就做到了不忽略基础教学。就像郝老师开篇说的那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森林"从细节入手才能把握全局,从基础抓起才能学好语文。

三、实践应用

1.知识运用

我们讲一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项知识并且熟练地应用,学生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才是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达到了学习目的,就几堂语文课来说,基本都做到了实际应用和知识的拓展。比如张老师的《大自然的语言》、李老师的《看云识天气》中就都是通过习题来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的;郝老师的《桥之美》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美的一切,然后描述出来,并且用固定句式说出来,这样学生就得到了锻炼。

2.思维拓展

学习一篇课文之后,学生就应该从文章中悟出一些道理,并且有所收获。其实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很有帮助,所以语文教师就应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郝老师的课结束的时候通过对学生审美的培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去发现美,感受美。王老师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表演,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美与丑,并且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学会理解与宽容。这几位老师把这些教学手段都运用的游刃有余,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课堂效果

其实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学生的表现,老师在上面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一头雾水,那只能说这是一堂没有任何效果的课,现在的教学都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是肯定不行的。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一门功课的重要性。郝老师在这点上做的就很好,课一开始就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看图片,谈感受,字词正音,自己诵读,总结文章等等,一堂课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再有古文教学,几位老师也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翻译课文,解决问题等等,总之在几堂课上我的感觉是学生比较认真,主动的学习,教师做到了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课堂气氛是比较热烈的。

这些青年教师让我感触颇多,听几节课真的是学了很多东西,本次"青蓝工程"真是名副其实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也让我欣喜之余有了紧迫感,教学的道路是漫长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今后更应该多像年轻人学习,不能总抱着陈旧的观念,只有融入了新鲜的理念,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才会充满勃勃生机。就如同生命一样,我们无法决定它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它的宽度,学习知识增长教学水平就是我们拓展生命宽度的一种方式,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我们的课堂都充满活力,欣欣向荣。

上一篇:让爱在家访路上延伸 下一篇:浅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