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生态课堂的核心

时间:2022-10-29 04:43:15

以生为本:生态课堂的核心

重视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主体”,反映在教育工作上,就是“以生为本”,即要充分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积极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只有采取适当的方法和形式,使教育对象真正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他才能对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吸收、理解和记忆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当然,这种适当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常论常新、不断在实践中探寻摸索的。如今,生态课堂这一教育形式正在实践中,这一与时俱进的教育形式也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不变的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在教案、学案的设计上,要遵循“以生为本”思想

要分析好不同学生的起点,同时要预设好不同类型学生的增长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案、学案设计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又要考虑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勿仅以几个学生的情况代替广大学生的普遍实情。因此,在教案、学案的设计上就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立足学生实际,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不能以学案代替教案,教案要突出教法选用、学法指导,精讲点拨的内容,对预设和生成的处理预案等。教案、学案要体现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对课堂学生展示有一定的预设。

(1)“以生为本”思想要求教师教案的编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和提高的可能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重视教案的编写,具体运用到生态课堂中,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学生课前上交的预习学案来了解他们对即将学习内容的自主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撰写教案。这样撰写出来的教案比较有针对性、层次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更容易做到因材施教。因此,一份优秀的教案,必然是立足于学生的,是师生共同揣摩、双向交流、相互沟通的产物,体现师生群体的意志。

(2)“以生为本”思想要求学案的编写必须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案的设计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起点,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要的,要使优秀学生从学案的预习中经受到挑战,使一般学生感受到激励,使学困生也能从中体会到进步的喜悦。通过使用学案,教师应该从学生第一次上交学案的起点到课后再次上交学案的增长点中,很明显地看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过程,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多维目标,而非一刀切,胡子眉毛一把抓地追求统一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生为本”思想

(1)自学质疑环节遵循“以生为本”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在教学中,学生学而无疑,那么应该说这是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应依循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认知需要,通过学案,层层设疑,步步紧扣。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其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当然,这样的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处在动态中,所有这一切都始终挑战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根据变化了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及时地、敏感地抓住这种变化,并依据变化而调整计划和改变教学策略。

(2)交流展示环节按照“以生为本”思想,分组应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在交流展示过程中,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教师就更能观察到不同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所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潜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把着力点定位在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上,不是只追求人人成功而是追求人人进步。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以引起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从而推动着学生的进步。

(3)互动探究、精讲点拨既是学生间的交流,也是师生间的交流。在互动探究、精讲点拨时,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这种交互是把教学看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交往过程。通过讨论,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文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互动中所形成的差异是教师精讲点拨的问题来源,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互动过程中,学生既是自然人、历史人又是社会人,每一个学生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否则,你所精心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像机械化生产中的产品,相对于手工产品的差异性来说缺乏生命力。

(4)矫正反馈、迁移应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逐步实现潜在发展水平。反馈、迁移是学习活动的最后阶段与引发学习行为紧密相关,只有及时反馈、迁移才会使学生从现实水平到发展水平再到现实水平的不断转化。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时,要注重突出针对性、层次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在此环节,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做到“三优先”,即优先辅导学困生,优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

通过实践生态课堂,你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只是编剧、导演和配角。教师是教案、学案的编剧,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和配角,而真正的演员是学生。所以,生态课堂的核心与“以生为本”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以生为本”思想给了我们理论上的指导,生态课堂的实践则给了我们实践上的思考。不管这种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实践如何发展,充满变化和富于创造都是教学的本真追求,差异化、多样化和灵活化应该取代教学上的单调和僵化,教学需要变通,教学需要激情,教学需要充满活力,教学提倡追求个性。

上一篇:写作教学方法的定义研究 下一篇:浅析油画创作《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