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色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29 04:36:5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色教育研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各种类型人才的内涵,提出了培养这些类型的人才,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应用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102- 03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为信管专业),但由于每个学校的历史背景不一样,对专业的理解不一样,不同的学校设定的培养目标也不一样。

根据教育部对信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结合部分知名高校对本专业的建设情况,笔者认为,信管专业应以管理与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企业和政府部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

信管专业应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基础,具备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善于分析问题和提出基于信息技术解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组织和管理问题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信息机构和教育部门从事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实施、管理、维护与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现代企业高级信息管理人才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

本专业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要有丰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要有宽广实用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要有系统深入的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的知识。

信管专业处于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边缘,它综合应用了这些学科的思想方法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信息系统学科与管理科学的分界在于信息枝术的重要地位。信息系统研究的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管理问题以及信息技术为管理所提供的新方法、新手段。

信息系统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的分界在于以管理为服务目标以及系统思想的运用。信息系统以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为基础,最终服务于管理。信息系统学科中关心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控制、评价,而不是信息技术本身的进步。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信管专业更强调信息的组织与管理,信息技术只是工具,而不是实质。信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思维,又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可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在信管专业的教育中,应注重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这些特色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专业特点,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2 应用型教育

信管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型学科,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应根据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加强信管专业应用型教育。

2.1 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是指学生能够在某一领域内将其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成为理论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高级技术工作者。它不同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技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

2.2 信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它包括了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体系、评估方式等构成要素。

2.2.1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理论够用和适用、有一定的系统级认识能力和抽象能力、具备很强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2 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

在设计课程时,应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当增加实验课时。

实践教学环节是能否实现信息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实验不仅仅是对理论的验证,重要的是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制定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要求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安排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还可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将生产、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为项目开发、毕业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生产实际。

信管专业学习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加强管理的水平,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必要对计算机系统内部各个组件的原理、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过多过深的介绍,而是应该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计算机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应以计算机如何为管理服务或管理中如何应用计算机为主要宗旨,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程序和案例贯穿其中。

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构成信管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信管专业的内在规律性,使其区别于其它专业。

2.2.3 教学评估方式

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在课程成绩中,加大实验考核的比重,加大项目开发、科技活动在课外学分中比重,注重导师对学生的考评。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在符合基本教学规范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3 复合型教育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组织的一部分,因此企业需要的是真正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什么是复合型人才,现在有不同的说法。笔者认为,复合型人才是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又有关联的学科中一些主干内容的教育,并且还受到不同学科融合而成的一些新内容教育的一种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的人才。其主要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

信管专业的目的就是培养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思维,又懂信息技术的高层次、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达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的,明确本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体系、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必须组建模块化的、复合型的课程体系结构。

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可分为5大模块,即公共基础知识模块、经济与管理模块(含信息管理)、信息技术模块、学科交叉综合模块和教学实践模块。课程体系设置要体现学科知识融合的特点,还要注意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衔接。

信管专业学习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经济与产业的发展。信管专业的建设不能由已有的信息技术或管理专业来包含或替代,也不能是管理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简单拼凑,它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与课程体系结构。信管专业的知识体系应以经济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学科体系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构建。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仅应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企业或组织的业务流程及其实质,知道管理流程及管理问题,而且还要使学生了解伴随管理流程中的数据流动过程,让学生知道如何把管理问题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息流程。学生不仅必须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而且还要会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模拟管理过程,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把相应的管理问题转化为信息系统的功能。

在课程内容上要切忌专业知识“拼盘式”的简单累加,切忌“两张皮”的课程教学,一定要做到不同学科知识点的融合。

在讲授信息技术类课程时,不仅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原理、技术实现方法,还应该从管理者的角度特别介绍信息技术能运用在哪些管理工作中,并结合实际案例和课程设计进行教学;在讲授管理类课程时,不仅要介绍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介绍手工模式下管理工作流程的控制,还要特别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介绍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控制管理工作流程,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最后,通过一些学科交叉综合类的课程,如:ERP、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做到不同学科的高度融合。这些课程涵盖了管理理论、系统科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将信息技术和管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构成了信管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信管专业的内在规律性和特征。

信管专业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既具有计算机专业人才所缺少的管理素质,又具有管理人才所缺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人才。

4 创新型教育

4.1 创新型教育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就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针对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各高校纷纷进行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创新意识培养,是指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2) 创新精神培养,是指创新的精神动力,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

(3) 创新思维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用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

(4) 创新能力培养,是指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4.2 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措施

结合信管专业特点,笔者认为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4.2.1 知识更新

该专业涉及到的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知识更新速度快,有些知识过几年就过时了,为了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注意知识的不断更新。为了使更新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有效率,可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的共性知识进行重点说明,这部分内容是不会经常变化的,然后再根据当时一些最新的产品介绍一些实际操作,这样,既可保证总体知识框架基本稳定,又可跟踪最新技术和操作的变化,保证了知识的实时更新。这些方法都应教给学生,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

4.2.2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转变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实践证明,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标准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差异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鼓励和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成才之路,成为既有统一要求,又各具特色,使每个学生人人成才。

大学应该更多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兴趣,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

4.2.3 课程体系的创新

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的限制依旧较多,如必修课程占总规定课时的比例过大、课时过多。与国外高校相比,其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远低于国外同类大学,而且开设的选修课程种类较少,教学与实践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太紧密,注重创新能力的课程较少,这就导致了信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缺乏学习的自由度,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拓展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其个性发展。而“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关的改进,进行课程体系的创新。

4.2.4 教学方法的创新

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这是一种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去亲身经历,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并成为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综合创新。

另外,授课方式也要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4.2.5 能力创新

能力训练不够,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培养出具有社会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能力创新教育。

(1) 大力推进学导式、实践式、研究式教学,以强化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手段,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内信息量,不断补充最新的信息系统开发知识。

(4) 针对专业技术特点要求,安排一定时间社会实践锻炼,以融会贯通理论知识,掌握信息管理过程及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以利于培养整合创新能力。

(5) 结合社会需求,开设没有标准答案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一种重过程、重手段、重运用能力、重管理思想体现、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轻结果的实验考核模式。

(6) 吸收高年级同学参加教师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立题进行大学生科研和毕业设计。

(7) 积极支持和资助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学生竞赛、创新训练计划等。

4.2.6 研究创新

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原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教学;搞好教学,关键在教师。必须把科研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教师可以自己的科研方向带动学生参与科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并将其融入到目前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内容中,效果比较好。

4.2.7 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弱于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出现极强的求同现象。要想打破这种“趋同现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一是要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

二是要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学习评价上,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学生体验与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考试方面,要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进行探讨,丰富考核形式,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多元化评价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统一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弹性,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5 结 语

目前,具有以下四种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1) 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2) 有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3) 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那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既善科研,又善开发与经营;既善写文章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

(4) 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信管专业先天就具有知识复合的优势,只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并落实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教育的各项措施,使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基础素质,就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年顺,刘建国. 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比较分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5):51-53.

[2] 杨斌.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考试周刊,2009(39):176-178.

[3] 张向群.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86-89.

上一篇:基于价值链的中小企业信息分析研究 下一篇:大赛引领完善会计综合实训教材与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