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伍就业指导论文

时间:2022-10-29 03:40:58

工作队伍就业指导论文

一、专业化程度较低、培训激励跟踪缺位

在学历层次方面,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主要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博士流入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凤毛麟角。在专业结构方面,就业指导队伍需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等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而目前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教师所学专业五花八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甚至不具备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只能“照本宣科”,很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就业问题。而当前开展的就业指导教育培训吸引力不足,培训内容笼统空泛,常规工作多,创新思维少,学习培训激励效果不到位。而且培训评估制度不完善,难以把握教师的受训成效,培训通报、跟踪考查等制度不健全,培训成果反馈机制未建立,学好学差都能轻松通过,甚至有些教师参与培训“表里不一”,表面积极,实为“混证”,削弱了培训的外趋力。未培训就上岗或先上岗再培训的情况普遍存在,也使得培训激励的效果被弱化。

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选拔培养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增加投入,最大限度的提升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吸引力

一方面,学校领导层面应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激励工作,增加就业指导工作的经费投入,积极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发展建设提供助力,为推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注力,使就业指导课程覆盖各个年级,提升就业指导的质量。积极为那些长期在致力于就业指导服务默默无闻工作、无私奉献、受学生拥护爱戴的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畅通晋级晋职渠道,确保那些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受到表奖和重用。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转变陈旧观念,把关爱之心贯穿就业指导工作始终,把就业指导作为长期工作融入到所有学生的教育工作范围,主动了解国家政策和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精心培育和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学生坚定信心,积极就业择业。

(二)精挑细选,动态培养,最大限度的保证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活力

为提高培养选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应通过竞争考试、民主推荐等形式,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教师筛选出来,按照一定数量和比例建立就业指导优秀年轻教师培养库。这些年轻教师可以是辅导员,也可以是专业教师,鼓励将高学历、高层次,具有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纳入培养计划,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校认为培养库内的年轻干部不具备培养的潜质,或者在培养过程中本人感觉不适应主动退出,那么应及时选拔新的年轻教师补充进来。经过固定周期,表现合格的年轻教师将从培养库脱离,正式列入后备就业指导队伍名单。列入名单的后备教师,优先选送参加高级别高水平的培训,优先承担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和科研任务,安排到校级就业指导部门挂职锻炼,不同岗位不同条件的学院交流轮岗,确保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有进步的空间,有竞争的压力,有提升的潜力。

(三)强化培训,跟进引导,最大程度的提升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能力

就业指导队伍的成长成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的关心和投入。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能力和经验除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部分还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掌握。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将就业指导教育培训常态化,加大时间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认真筛选高级别、高层次、高含金量,广受业界认可和好评的培训内容开展培训,设立专项培训经费,鼓励教师考取相关国际级、国家级、省市各级的职业证书。定期围绕就业指导工作的热点难点开展主题培训,就业工作论坛,就业工作沙龙等,促进彼此交流,分享工作中的想法和建议。另一方面,建立培训跟踪反馈机制,参训人员在培训结束后,需要将培训中好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并通过培训成果分享会、集体备课、工作沙龙等形式面向全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进行成果分享。学校设立培训成果评估小组,向培训机构了解在训情况,分阶段对参训人员的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对其工作上的不足给予指导,评估优秀的人员将作为学校重点培养对象,优先推荐参加更高级别培训,优先参评就业工作相关的评奖评优、各类竞赛及课题申报等。对培训中出现无故请假、旷课、迟到、早退等情况的人员,通过培训通报,发放告诫卡,禁训等形式,及时警示,帮助其强化律己意识。

作者:徐润生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上一篇:农电一体化营销管理论文 下一篇:高校工作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