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名利场”

时间:2022-10-29 02:53:32

近日,微博热议内蒙古自治区某县副县长一天内陪洗了8次温泉,整个人都快泡虚脱了,这样的接待经历,或许是许多基层官员接待繁忙景象的“缩影”,但却揭示出接待“猛于虎”的事实。这是中国官场文化中的“行贿受贿要不得,吃吃喝喝没问题”的观念在作祟,尤其是在像元旦、春节这样的“年关”之际,各种名义的接待十分盛行。基层政府承受如此大的接待压力,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年底很忙

“迎来送往”表达了中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中国人款待亲朋好友和来自远方的客人,以表达诚意,也表达了相互尊重之情。公务接待是为协调公共关系,政府之间的公务活动、正常的政府往来。而今的公务接待包含了太多潜规则,使“公务接待”变成“公务”含量不多的“伪公务接待”,变成了世俗化社会交往的一个“名利场”。

一位县委书记这样形容:“不论哪路神仙来,我这县委书记都得接待好,一晚上吃四五顿饭是常有的事情,即使这样,深夜回到家里还是要再啃馒头,因为每到一场都要敬酒,哪有时间吃饭!”又如“一天泡8次温泉”的那位副县长所言“来的都是上级领导,不陪不行,而且接待能拉近感情。”

变了味的接待有三大特征:数量多、排场大、花费贵。一个基层政府的接待任务到底有多重?据统计,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每个乡镇每年接受上级单位的考查为20?~60次,最高达90多次。乡镇领导一年差不多有150天至300天忙于应酬接待。

2011年中国社科院的一项“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观察”研究显示:上级到基层检查,县处级领导干部陪同人数特别多。并且陪同的时间占到周工作总用时的9%。国家发改委一位普通公务人员到基层调研。午餐时间,在这位公务人员的婉拒下,没有去当地最好的酒店就餐,选择附近一家小餐馆吃饭。不料,陪同其就餐的接待人员竟然多达3桌,粗略计算有30人之多,令人瞠目。而有时本来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工作,竟组成了一个个轰轰烈烈的检查组。

为了让上级领导“怡情悦性”,基层政府有时可以说是“不惜血本”。吃要吃鱼翅、鲍鱼;喝酒非茅台酒拿不出手,临走还要带上大包小包的本地特产。连吃带拿,造成居高不下的接待成本。

接待就是生产力?

公务接待奢华之风为何如此盛行?某基层政府的墙壁上赫然写着“接待就是生产力”,几个大字说出了真谛。把“接待”视同“生产力”是基层工作者的“职责”和“体会”,是官场的“潜规则”和“大实话”,其实质是在强调“人脉”和“关系”。

在哪个地方考察时享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上级领导脸上就有光,心中欢喜。他们认为,接待规格越高,对自己越重视,他们明白,手中掌握的权利是接待的“话语权”。通过检查、评比、验收,上级领导的说与不说、说好与说坏、说多与说少,对本地工作和官员有直接影响,这迫使基层官员不得不比拼“大方”。如果,上级领导来检查不接待,轻者会落个“看不起人”的名声,重者“乌沙帽”难保。唯上的官场现状,使得基层官员一切以讨好上级领导为出发点,对上级唯命是从,上级喜欢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

基层官员在权力资源分配中处于中低端,是利益集团中的相对弱势,他们心里清楚,哪个地方的接待工作做得好,其利用资源的成功率就高,上级了解就更深入,获得支持的力度就更大,经济发展也就较快。就不难理解,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项目后,某市长亲吻批文的激动了。因此,基层领导对上面来的各路“神仙”不能懈怠,也不能得罪。否则,那些“神仙”们大笔一挥或金口一开,该有的项目落空了,一年苦干的成绩就没有了。

除了发展地方经济靠上级外,官员的前程也跟上级息息相关。有没有升迁的机会、收入会不会提高等权力都掌握在领导手中。

地方基层官员不敢不接待,方方面面的应酬不敢有疏漏,就算求不到“好话”,也只愿不被说“坏话”,所谓“得罪不起”。

频繁的款待有时是“一种折磨”,“是关于耐力的较量”。基层干部对接待工作既有头痛的一面,隐隐中却又有所期待。“怕来人,更怕人不来”,是他们矛盾心态的真实写照。

新风气

“上梁不正下梁歪”,故要制止官场不正的接待之风,只能从源头抓起。在深圳视察时,以“轻车简出,不封路,没有鲜花、横幅、红毯,也没有列队欢迎,就连宴请菜单都十分简单—“习式风格”让民众喝彩,同时为官员做出表率。

十后,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针对官场上的奢侈接待风规定,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不迎送不宴请,并且从“茅台不上桌”这类实际层面抓起;精简会议活动,要求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精简文件简报,要求文件、简报无实质内容一律不发;规范出访活动,要求严控随行人员,不安排学生等迎送;改进警卫工作,要求减少交通管制,一般不得封路清场;改进新闻报道,要求进一步压缩会议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严格文稿发表,要求除统一安排,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厉行勤俭节约,要求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待遇。这些规定体现了一种不浪费、倡节俭的工作作风,也是对崇尚铺张浪费的官场文化的有力回应。公开表示“利用一切机会打击党内官员的腐败。”

新风气刹去基层官场长期的接待风,满足了民众的“压力和期待”。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在践行“食堂供午餐”培育节俭新风。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肖俊建议,要从财政上对公务接待进行硬约束,对行政开支要进行严格的预算决算和审计审查,把每一分钱都列到预算范畴,没有了随意支配行政资源的机会,接待浪费的乱象才会收敛。

接待风盛行,根本原因在于唯上的官场思维,有专家认为:“干部考核不能单纯由上级任命,必须要引入基层民主考核机制。上级意志不能成为官员升迁的唯一决定因素,这样官员就不会只唯上了。”百姓拥有评判权力,政府才能用长效性的举措取信于民,才能真正让政府部门“对下负责”。

上一篇:读《改革政府》有感 下一篇:沙河国库集中收付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