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朗读 别样感悟

时间:2022-03-30 01:47:13

别样朗读 别样感悟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训练项目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思维、激感的重要手段。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聋校的朗读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更要在朗读中加以表情、动作、体态语的渲染,使聋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聋生的情感。

关键词:朗读;聋生;表情;动作;体态语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个学段均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聋校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正确、有表情地读课文。”纵观聋校,多数采用口语与手语朗读,亦存在朗读时声音不清晰,没有停顿,节奏感不明显,且面无表情,手语生硬,不优美。反观聋生聊天的时候,他们的手语会随着语意有着快、慢、急、缓之分,表情也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夸张。朗读对聋生而言,只是对文字的复述,而异于聊天时内心情感、愿望的表达,所以朗读显得空洞无物。

对于普校而言,朗读中可以用“绘声绘色”来形容生动的程度;可以用“悦耳、动听”来形容优美的音色,但最打动人的应该是心和情感。埃克曼和弗里森的研究表明:面部表情往往传达情绪的性质,而身体则暗示情绪的程度。就像哑剧演员虽然没有妙语连珠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但是你却能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体会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无声的身体语言信息同样也充满了感彩。传统的聋校朗读采用的只有手势没有表情的方法是需要改变的。动作上的优美加上表情上的生动形象,产生“绘形绘景、情景尽现”的效果;手的灵活度、动作的幅度和姿态不就相当于有声语言好听与否的要求和评判吗?由此可见,聋校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加上必要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不仅会帮助聋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让聋生更准确地表达情感。

一、教师示范的重要性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聋生以模仿为基础,听不到声音的美,通过视觉观察教师示范的手语表达、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才能逐渐内化到自我表达。

如果说丰富文本题材、渲染环境对激发聋生的表情朗读起到的是间接作用,那么,教师的领读起的就是直接作用。在引导聋生表情朗读之前,教师自己先范读一下,让聋生感受到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然后再学就不那么困难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经常采用范读的方式,这样的范读就是以情传情、以情带情。

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感人的效果,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范读,出于教师的口、手,入于聋生的眼,了然于聋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聋生的情感冲动。

在课堂上,我这样做:

1、动作辅助表达情绪

在人教版第二册《美丽的小路》中,鸭先生发现自己的小路变脏后很诧异地叫起来:“天哪!我的美丽小路呢?”一开始,学生用很平淡的语气和手语来读,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句子当中的标点符号,请他们注意感叹号和问号的区别,这时,有个学生很夸张地在座位上大声喊起来,“天哪!我的美丽小路呢?”同时还拍了怕自己的头,这一发不可收拾,学生们有的抓头、有的跺脚、都纷纷饶有兴趣地读起来。

2、加入表情体验语境

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有表情的朗读,这就得包含聋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人教版第三册《一株紫丁香》最后一节“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我分别请了三个朗读效果不同的学生上台示范朗读。

第一个学生上台时不情不愿,读“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的时候耷拉着脸,很不高兴的样子,我评价说:“哎,老师昨晚做了个噩梦,吓醒了。”全部哈哈大笑,他自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第二个读完了,我接着说:“老师昨晚没有做梦哦。”学生这时明白了,她读得很平淡,表情没有变化,手语节奏没有放缓。

第三个学生上台了,她带着甜甜的笑容,将手语的速度放缓、放大,轻轻的,柔柔的说:“那梦啊,准时又香又甜!”我立刻回应她:“好孩子!谢谢你让老师做了一个美梦,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心里甜甜的呢!”

想让学生的朗读能够声情并茂,应该让学生的表情起变化,以脸上的表情变化来丰富学生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体态语言表达感受

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枯荷是没有生机的,“傲”字表现了秋菊在秋风中挺立,不畏秋风,开得正艳。在朗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身体挺立、精神饱满、在读到“傲”字时,昂首挺胸,头微扬,表现出有傲骨,有傲气的姿态。

二、掌握朗读技巧

要训练聋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特点和表现自己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

语调的高低。处理语调的高低变化的标准在于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的感情基调有这几种:1、亲切爱怜,2、追忆缠绵,3、压抑悲愤,4、激越豪壮,5、深情赞扬等。对于以上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可分两种情况,对于表现歌颂、斥责等强烈感情的文字,应采用高调的表情与肢体动作相结合,而表现低沉、婉约感情的文字,则宜用低调处理。

语气的轻与重。一般说来,重要的,有深刻意味的字词句朗读时语气应重一些、强一些;次要的意味平谈的,则轻一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技巧不能生搬硬套,要因人因文而异。

三、给予适当的激励评价

古语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可见“激励”是朗读中不可忽视的手段。聋生性格普遍不敢于当众表现自己,不够勇敢,这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表达赞美和鼓励,这是学生最爱听的话。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一次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在教学中我从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教教师对学生的赞美,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竖大拇指,一句简单的话语“你真能干!”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潜心探究领域。当我们面对这群孩子的时候,把有感情地朗读真正带入课堂中,良好的情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将在朗读中渐渐积聚、凝炼升华,师生将一齐体验朗诵震撼人心的特殊魅力,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共同积淀深厚的文化修养。

上一篇:岳阳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教学... 下一篇:浅谈体育差生的心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