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与融合

时间:2022-10-29 02:23:07

前两天,在朋友家看到明年一些电玩新作的预告片,有感于游戏的发展之快。其实前几年微软、索尼的XBOX360与PS3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质化、电影化游戏内容。媒体的发展就是这样相互叠加的。目前电视游戏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模仿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

问题在于,随着技术进步、经验成熟,二者或许会逐渐趋同。未来的游戏大作会越来越像电影大片,虽然二者制作、技术模式差异巨大。比如视觉效果,电玩中出现的画面都是靠电脑及时演算而成的,而电影的画面则是经由事前拍摄、后期精加工完成的,其质量无疑是前者难以企及的。不过,游戏到底是新生事物,追赶的速度很快。近几年我每次看游戏预告,都能感觉视觉效果比上一年又有了大步提升,《阿凡达》这样的固然还有差距,但追上《诸神之战》类好莱坞二线大片的水平应该就是这几年间的事了。

当然,电影的吸引力也源自独特的艺术性。这话对,但要说游戏就笃定不会产生类似吸引力就错了。大众习惯把电影分为商业片和艺术片,其实位于中间地带的产品为数庞大,比如《赵氏孤儿》这样的所谓“文艺片”。相比之下,目前电视游戏的格局却更为泾渭分明:要么走好莱坞大片的路子,要么干脆走风格化路线。之前看的一个名为《旅途》(The Journey)的小游戏预告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其实这样的作品更像是试验动画。实际上,这几年全球各地的小游戏工作室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游戏在风格化、个人化的方向上大有可为,而这两点也就是所谓艺术型的主要指标。

除此以外,不要忘了游戏自身的独特吸引力,即游戏感的独特体验,其亲身参与和互动程度是以往任何媒体形式都难超越的。微软的体感操纵器Kinect刚上市不久,就被业界肯定为成功之作。未来类似这样的全新体验会吸引更多硬核玩家之外的边缘玩家进入,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游戏的受众基础。话说回来,其实任天堂和Wii之前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面对游戏的进步,电影还有什么压箱底的绝招?对于主流观众来说,电影首先还是故事和人物。这是游戏暂时还无法比肩的,虽然今年的《荒野大镖客》(Red Dead Redemption)成功地以游戏化方式再现了经典西部片中的世界,《心灵杀手》(Alan Wake)也尝试了新的叙事可能,但总的来说,目前的游戏还是普遍难以在强化玩感的同时驾驭真正复杂的故事。与此同时,那种简单而又动人的叙事也是电影的优势所在,你能想象游戏能够传达出类似小津电影(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作品题材主要为日本的家庭)那样的韵味吗?

对于媒体的发展来说,技术和艺术的演进往往是同时的:无声电影对编导的要求很高,因此默片时代晚期,电影在艺术方面已臻完美;但随着有声技术的产生,照搬剧台等操作又成为可能,按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的话来说,就是技术革命造成了“平庸之辈的强行返回”。同样,未来随着游戏的迫近和压力增大,电影或许会变得更加电影化――对于既热爱电影又对游戏不乏兴趣的本人来说,这绝对是件好事。

上一篇:花美元拍自己的片子? 下一篇:葛优:郑裕玲现象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