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内蒙古信息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时间:2022-10-29 01:59:26

加快内蒙古信息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21世纪初叶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加快发展我区信息产业,推进内蒙古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是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内蒙古信息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信息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与国内大部分省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近几年已日趋明显。

1、内蒙古电子信息加工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的状态,没有形成产业。“九五”期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呈萎缩趋势。尤其是“龙头”企业地位不明显,带动作用不大;产品传统单一,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数量已由“八五”末的45户减少到16户;工业各项经济指标也在逐年下滑。

2、信息服务业除政府主导广电网与电信网服务外,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业基本处于萌芽状态。信息咨询业规模小、层次低、缺少骨干,极少开展信息化工程咨询、决策咨询、市场评估、竞争性分析、信用分析、企业研究等高层次信息咨询服务。

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内蒙古信息产业建设明显落后。1998年,全国及各省市的21项6类信息化指标的综合评分中,内蒙古总分为18.64分,低于全国平均分7.67分。在全部21项指标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每万人大学生数、信息相关产业占GDP比重两个指标,其余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与信息相关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教育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的平均分为59.43,内蒙古为28.08,居全国第25位;全国信息网络建设平均分为13.81,内蒙古为2.83,居全国第28位;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平均为30.13,内蒙古为25.26,居22位。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4项相关指标中,内蒙古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WWW站点数仅为全国平均数的24%。此外,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部门设置分散,规格偏低,难以形成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与目前信息产业的发展形势极不适应。

4、软件业起步较晚,在软件与系统集成方面,还停留在对已有的核心软件做小规模的式应用开发,缺乏自主开发大型软件的能力。在销售、市场开拓和经济技术竞争实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5、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1998年的调查显示,在465户大中型企业中,信息化资金投入仅占企业资产总额的0.1%;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0.4%;平均约每67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在现有的装机量中,用于生产管理系统的仅占4%左右。在Intemet设网站的也很少。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即使是好一点的企业,在制造资源和资源计划建设上与电子商务还有很大距离。

6、人才匮乏、流失严重。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大批各类高级实用人才。由于内蒙古地缘和经济欠发达现状,信息产业的整体环境相对较差。吸引区内外的专门人才很难,留住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是问题。目前内蒙古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已形成不良循环。

制约内蒙古信息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城市化水平低。一方面,由于信息产业具有综合集成度高、行业渗透广的特点,因而其市场和技术与资源支持的提供都必须依赖其他行业。加工制造业、商贸业及服务业、公益事业越发达,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服务与信息咨询服务就越多,这就为信息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信息产业向其他行业的渗透,都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与信息资源,同时,信息产业的信息资源要由其他行业提供。所以,城市化发展,各行业发达,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两个基本条件,即市场与资源支持。而内蒙古的城市化水平与其他省市相比明显低下。到1998年底,全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一个,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一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7个,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11个,人口城市化水平为23.6%,低于全国水平。另外,城市布局分散,缺乏有机联系。内蒙古城市网密度仅为0.17个/万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3%。这就造成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吸引力与辐射力被严重减弱,城市的综合优势难以发挥。严重地阻碍了内蒙古信息产业的发展。

2、对内蒙古信息产业现状的认识不足,缺少正确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缺乏有力可行的产业推进措施,信息产业的发展缺少政府的有力指导。

3、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与企业,政府投资主要在基础设施上面,而企业投资则主要集中于设备制造、技术开发与服务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咨询。内蒙古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形成相当规模,但仍有欠缺,资金投入仍有缺口。在设备制造、技术开发与服务、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咨询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欠缺。主要原因是,传统产业企业多数经营困难,在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过程中难以依靠自身完成资金筹集。此外,风险投资家与区外、国外信息产业大企业并不看好内蒙古的信息市场及相关的技术与资源支持。

二、内蒙古信息化发展方向及选择

“十五”时期将是信息产业加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国际、国内的信息化浪潮,将为21世纪内蒙古的信息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内蒙古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内蒙古信息产业的发展在遵循国家“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连、资源共享”24字方针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产业长期发展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统筹规划,政策引导;扩大内需,提高层次;内引外联,加快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内蒙古信息化建设应紧跟时代步伐,重点建设以下领域:

1、加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一代的高速信息传输骨干网络和宽带高速计算机互连网,构筑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基础信息平台。

2、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构筑政府网络平台,形成连接地方与中央的政府业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政府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和信息服务。

3、制定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完善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4、推进数字化城市工程,加速三网合一的城市数字化建设。

5、加快移动通信网建设,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网络规模。

6、重点发展软件业、集成电路设计业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提高信息化的装备水平。

7、加强网络产品和信息安全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8、发展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数字音频视频新产品,加快广播电视向数字化的过渡。

9、大力发展新型显示器件、新兴电力电子器件等新型元器件和新型电子材料。

10、加强面向下一代光电通信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三、加快内蒙古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对策及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抓住发展机遇。把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上来。必须切实增强全局观念,确保形成工作合力,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促进信息高速公路、三金工程及有关信息化理论知识的普及,从思想上、观念上树立推进信息化的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2、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目前内蒙古公网基础建设发展缓慢,装备落后所造成的公共信道出口窄、速度慢、覆盖率低、资费高等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组建大规模信息产业集团,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继续加大利用信息技术对轻工、纺织、化工、建材、机械、冶金等区内重点传统产业改造的力度,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监测实行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高内蒙古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加强软件产业、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并将重心放在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消费市场的开拓及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等方面。电信业应在规模容量、服务水平、技术层次上下功夫。信息服务业应培植市场,革新技术,以便形成门类齐全的信息服务体系,向高速度、多媒体、大容量、宽带式、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3、调整投资结构,增加信息投入。应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应尽快制定信息产业发展专项优惠政策,如对财政专项计划、风险投资基金、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基金等,逐步形成完善配套的产业政策。另一方面,各级财政应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确保信息产业建设的顺利实施。

4、积极推进政府上网工程,构建“电子政府”,开发网络社会。充分发掘政府信息资源,实现政府可公开信息的社会共享,增加政府施政透明度,增强政府与社会、企业的相互沟通。提高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廉政建设服务。开启政府网站,应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否则,将无法发挥政府信息窗口的最基础的作用。

5、积极培育信息市场,推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与应用系统相结合,建立各类数据库,形成支撑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的资源基础。推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促进信息资源向社会生产力转化。同时,要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对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中介服务机构,经认定后可按非营利机构运作和管理,即要扶持中介机构,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优质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政府制度创新的信息需求。应制定和实施信息市场管理、信息交易登记、信息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行业法规,使信息市场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充分保护信息所有者、使用者、收益者的合法权益。

6、制定专业人才建设总体规划,把培养、使用、稳定、吸引人才作为系统工程来抓。目前,IT人才奇缺、人才外流、知识结构跟不上需要已严重地制约了内蒙古信息化的发展。在高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留住人才让他们充分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面向市场需求,调整课程结构,扩大招生,培养社会急需的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公司和企业也应不惜代价招揽或培养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信息人才。要鼓励社会培训,规范信息化培训市场,有计划地组织各类员工开展信息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素质。

7、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法律法规体系,使信息投资、人才组织、技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保密措施等体系化。尤其是面向网络环境的信息法律建设需要加强,以规范信息网络经营者和用户的行为。应尽快出台信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保证网络安全、有序运行,规范信息交易行为,使信息市场健康发展。对信息的经营、流通、服务、交易、权益关系等做出明确规定,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经济信息中心)

上一篇:谈中俄边境贸易的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