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时间:2022-10-29 01:45:13

浅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研究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即学习与训练环节的问题、机制环节存在的问题、投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国外足球强国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类型:职业俱乐部为主体、学校和俱乐部双轨并重。提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走出困境的对策是:改变训练理念,从培养路径着手。

关键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路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相比于发达国家百年的足球积淀,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首先做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工作。足球强国的后备人才培养已成体系,培养路径明晰、有效,成为各国足球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有必要学习足球强国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从中探寻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以期使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走上合乎我国实际的、吻合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正确培养路径,为我国足球的良性发展奠定有效支撑”[1]。

1.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1学习与训练环节的问题

在“举国体制”下,以各级体校为基础的“三级网式后备人才衔接机制促使各级足球体校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都明显重运动训练、轻文化培育,从而导致运动员的文化素养较低,无形当中加大了培养的机会成本。另外,在我国应试教育还没有落幕的大背景下,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摆在众人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该问题的解决也正是我国缩小与国际水平差距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优秀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的等式以及“师傅教徒弟,徒弟又教徒弟”的模式,已为足球界所接受和认同。人们熟视无睹的因“近亲繁殖”所形成的“遗传病”,在整个群体里已逐渐扩散。这样的模式,最终必将会导致群体生物特性的衰退,以致被淘汰。另外,“在对足球教练员文化水平调查中,教练员文化水平一栏里,运动员退役、中专、大专以上各占三分之一”[2]。教练员文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教练员不能有效的通过相关途径适时的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也将严重制约后备人才的培养。

1.2机制环节存在的问题

当前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主要由体育部门主导,但是却难以调动教育部门、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积极性。管理体制上存在不对口,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教育部门又缺乏相关的资源支持,从而导致培养工作与脱节。多年来,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比例的。在运行过程中,社会只是鼓励和壮大后备人才队伍,对分流的后备人才选拔及退役运动员没有合理的吸纳机制,使得我国的竞技人才培养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人才浪费大,运动员成长的成本高。近年来,由于一些俱乐部经营不善,足球人才需求量减少,使很多有潜质的足球后备人才没有去路,导致了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举国体制是“一条龙”训练体制,它的覆盖面较大,使一大批有培养潜质的运动员参与其中,选择性强。而俱乐部的训练体制是追求经济利益,这就挡住了很多有潜质但无资金的运动员的参与。使人才培养的参与面缩小了,直接导致了今天足球市场下滑的被动局面。在对足球人才培养的调查中,一些中小学校、业余体校由于经费的限制,自身利益得不到保护,足球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逐渐减弱。

1.3投资环节存在的问题

投资体系不健全,投资渠道单一,“公有”和“计划”是“举国体制”的制度基础和本质特征。建国以来,政府一直将竞技体育当成公共事业来管理,政府直接介入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社会资本难以与之竞争,没有形成市场化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产权边界模糊,投资主体与收益主体间失衡。计划经济时代,对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显性投资者是政府。在“三级训练网”的基本框架下,足球运动员可通过逐级训练和选拔,最终进入代表国家参赛的行列。依据投资主体的任务和目标,自下而上的输送或自上而下的选拔,被认为是无可厚非的投资收益。相应的,政府意志在交换中的作用被削弱。我国的青少年足球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体校和开展业余训练的普通学校经费紧张,教练和体育教师待遇低,足球场设施陈旧、训练器材短缺,科研设备等更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另外,“由于俱乐部的不成熟,资金来源有限,对青少年足球人才投资不足,也制约了他们的发展”[3]。

2.国外足球强国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类型

2.1职业俱乐部为主体

职业俱乐部少年培训班是意大利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的主要途径。注册俱乐部共计20961个,各级职业俱乐部,甚至是一些业余球队,都把培养后备力量看成是自己的生命线。在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少年球员系统地接受文化课、足球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教育、训练,所有课程都由专家讲授。西班牙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由俱乐部负责,俱乐部对年轻球员的培养非常注视,所有球队都是走训制。从一线队到四线队的训练都是非常系统的,有一整套的教学训练大纲,各梯队训练计划和内容都非常详细,无论教练还是队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

荷兰有数千只不同级别的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完善俱乐部梯队建设而开展,除一线队和预备队外,还有从U7到U21共13个年龄等级的后备梯队,每个梯队十八人左右,每年都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调整。

2.2学校和俱乐部双轨并重

德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由388个足球基地、17万家足球俱乐部、学校负责进行。俱乐部与学校进行合作,球员在学校学习文化课,在俱乐部训练。学校、俱乐部与地方足协合作的模式是德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点,青少年培养计划就是把俱乐部和学校集合起来,符合学习和运动两方面的要求。德国足协成立专门机构服务于青少年由校园足球向职业足球转变,向各职业足球俱乐部筹集资金,主要用于校园足球硬件建设和支付教练员薪酬。截止2010年,英国校园足总已有106年的历史,现有32000所学校(小学17000所)开展足球运动,高达98%的中小学男生都踢足球,青少年比赛主要由学校举办。1997年,英足总要求英超俱乐部成立足球学校,所有参加足球联赛的俱乐部(有足校的除外)必须有足球英才中心,而英格兰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同样完善。

3.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走出困境的对策思考

3.1改变训练理念

训练理念是人类进行训练实践的指南,没有正确、先进的训练理念,其训练实践便是一种低级、落后的重复活动。在人类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我国落后的竞技项目中,无数事例反复重申着这样一个命题:竞技成绩的落后必然伴有训练理念的落后。因此,剔除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中的落后成分,更新和完善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是竞技体育不断创新、发展、提高的前提,也是提高中国足球水平,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足球落后局面的唯一出路。

3.2从培养路径着手

我国有着自身独特的国情,对于解决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言,我们首先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改变培养观念,选择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其次,选择着手的道路,借鉴足球强国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并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过程当中,需要有一个大脑去分析、去判断、去执行,包括改革与完善体制、完善训练与竞赛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从而逐步完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孙华清.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2);63-65.

[2] 张庆春.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2);52-55.

[3] 李卫东等.基于实地调研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之理念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3);113-117.

上一篇:以《红楼梦》为主论清代贵族女子家庭文化教育... 下一篇: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主攻手扣球得失分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