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如何发挥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10-29 01:26:49

浅谈数学课堂如何发挥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在新课程研究的教学上,是重在与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来运用的方式。在学习上主动与被动的情况是多数存在的问题,怎样来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去学习合作,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性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92-01

《课程标准》指出: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疑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真正的参与学习过程,而不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呢?下面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通常情况下是4~6人,特殊情况的也可以3人、5人、7人一组。这样的人数能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合作的机会,而且也能充分地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暂时的不理解而受到影响。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人员的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和任务,学习时才不会盲从。在每个合作小组内可以设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各一名。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后,各小组内可能出现差异,此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调整,重新搭配,交替合作,更多地互相交流,增强合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2.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激励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参与学习,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如:提出问题后,可以给学生一两分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2.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以便适时进行引导,使问题不断的深入,并对学生的发言适时作出评价。其次,学生也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的想法自己可能没有想到过。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在倾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3 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在教学“7和乘法口诀”时,让他们合作动手摆一摆,一套七巧板是7块,1个7用算式怎样表示,两套、三套七巧板又各有几块?并填写(表1)。

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数据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套数和总块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合作,学生在观察、思考之后自主地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这个问题中的七巧板,一个学生虽然可以准备,但却没必要准备七套,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把他们手中的七巧板放到一起,大家相互协作,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这种学习方式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改变了学生合作时无所事事的情况,同时也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 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偏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

数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探究性与实践性,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到适时,不该用之时宁缺毋滥。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而学生思维受阻时,在遇到一些具有开放性或值得探究的问题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意见严重分歧时,都可以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以上哪一种情况,我们都不难发现,其实学生都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思维中断而暂时“停止前行”,因而对问题的的答案产生了不确定性,一时无法判定哪一种答案才是正确的。此时,如果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列出竖式,尝试计算43-7。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障碍,这时应该为学生提供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本人设计方案如下:每个小组拿出事先准备的4捆(每捆10根)小棒零三根,组内成员交流讨论,3根小棒不够减去7根,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个位够减。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开始动手拆开整捆的小棒,与3根凑在一起,变成13根,13根减去7根还剩6根,与剩下的3捆合起来是36根。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了个位不够减可以从十位退1作十再减的算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思维得到了启发,个性得到了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训练和培养,更需要教师科学地指导,适时地应用,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真正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赵丽彬.如何发挥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11).

[2] 赵凯.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120.

上一篇:钢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76例临床研究 下一篇:中药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