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0-29 01:21:12

浅谈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在我国大地上勃然兴起,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初露曙光,尤其是《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把学校体育又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彼岸。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担子之沉重,自然不言而喻,许多新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思考、去解决。现就体育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

关键词:体育 素质 原则

一、高素质的教师,懂得体育肩负的历史重任

苏联教育家阿里宁娜在《美学》中说:“体育肩负着使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协调发展的使命”,作为体育教师要担负起这一使命,我想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老师的素质。体育教师应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疏导能力、超前教育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其中开拓创新能力在现代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2、知识素质。体育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由于未来社会知识更新加快,高科技的体育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由于未来社会知识更新加快,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光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品德素质。“师者,人之楷模”,说明教师应为人师表,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就应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它包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直、进取、敬业、协作、献身未来等方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重德行、慎操守、严律已、勤治学、遵师道,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此外,跨世纪的体育教师还应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足够的涵养,才能担当起世纪体育教学的重任。

二、遵循“乐学”原则,使课堂成为一片乐士

使学生喜学、乐学,又让其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改变“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体育教学,真正创导学生“乐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在教育学生,教师既可以是学生的导师,又可以是学生的伙伴,还可以是学生的听众。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结合统一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同一教学过程中,就构成了新弄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合作”关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民主化,使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才得以诱发和报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必然增强。如果教师整天怒目圆睁,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声色俱厉,或萎靡不振,情绪低落,谁还愿意接近呢?学生不是望而生畏,就是望而生厌,还谈什么乐趣?谈什么配合?教育的成功又何而乐呢?

2、避免教学过程僵硬、枯燥,吸引学生“乐学”。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训”、“练”的过程占了主导,“学”和“玩”的因素均受到轻视甚至排斥,因此,“训练化的教程”难免带有僵硬和枯燥的缺陷,鉴于此,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使其最大限度地有助于学生摆脱陈规陋习,给学生“学”和“玩”的时间。合理、巧妙运动不同手段来达成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给每个学生以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欢乐。还应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乐学”。

三、沟建新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上下功夫

“教亦我术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如是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内外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渗入到体育领域,这一切确实使我眼花缭乱。因此,我们也应适应时代的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在创新上下功夫。同时,我们还重视改革课堂结构,做到多样化、韵律化、趣味化、愉快化,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其对体育的自觉锻炼习惯,做到“寓教于乐”。

面对跨世纪的体育教学,倡导多样化教学和各个方面的创新显得尤其重要,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何种教法,创新,都应以促使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发展为前提,因为“生活的诗意,在于一个人精神因素和身体因素的交融和平衡”。

四、通学生心理,做到启导得法

我们面临的是中国第一代“小皇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宠物”,是长辈们手中的明珠。当他们出现事件时,应该“冷”处理而不能“热”加工,更不能挖苦嘲笑甚至体罚,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或者事倍功半,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正面诱导,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让他们从根本上、从内心深处认识错误的存在,并寻求改正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才会行之有效,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还必须通过有效途径,首先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沟通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心理实施教学。教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一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要求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这些都是认识过程所必须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关于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注意、情感与意志等,这些都是调节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教学过程就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所构成的两个系统共同的活动,教师就应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做到教学心理学化,来达到预定目标。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中长跑的锻炼价值,它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使人体骨质增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肺活量及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及弹性。其次,让学生懂得它可以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及坚韧不拨的意志。再次,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消除学生对中长跑的恐惧心理,使整个锻炼过程充满愉快、欢乐的气氛,让学生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达到强身育心的目的,完成中长跑的教育内容。

总之,应真正使课堂成一片乐士,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学生感到课堂的每分钟都是一种享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达到强身、健体、育心的目的。

上一篇:怎样搞好初中数学的入门教学 下一篇: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