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创意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10-29 01:16:13

平面设计创意思维的培养

摘要:平面设计作为设计艺术的一部分,是一个涉及面颇宽的艺术领域。一幅好的平面设计作品,不仅给受众以丰富的信息与美的享受,而且可以使其品味其中的意韵。受众在文字与形式的秩序氛围中,能够再创想象空间,得到情感的升华。所有这些都源于作品的灵魂――创意。

关键词:平面;思维方式;体会

创意是什么?从字面上看,“创”为创造,“意”是意念,也就是为了某种意念的创造。创意大师赖声川认为,创意是打破既定的框框,创意必须超越界限。创意在平面设计中是指作品的构思以及所表现出的意境,活跃于创作构思的全过程。创意表面上犹如一座五彩缤纷、似影似幻的海市蜃楼。实际上,创意作为设计作品独立的表现手段之一,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创意无处不在。

一、创意思维的培养

创意大师赖声川认为:“创意是可以‘练’的!”他相信,创意固然神秘,却是有法可学、可管理的。上完设计创意与方法这门课程,读完创意大师赖声川的书,我总结了一些培养创意思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加强文化理论基础的充实与提高――多学“无用之用”

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不断加强对文化理论基础的充实与提高。也就是老师所说的多学“无用之用”。古往今来世界上任何一位伟大艺术家的成功,与他们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他不仅是伟大的艺术家,还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不仅有流芳百世的艺术杰作,而且在物理学等多门学科都有重要的发现。在艺术设计上,他将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艺术和科学溶于一体,创作了许多传世杰作。历史证明,只有多方面地吸收营养,才能走向成功。从现实来看,由于设计创意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

(二)观察生活、热爱生活、锤炼个性

首先,设计者应该善于观察生活。设计者只有在现实生活中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培养自己的分析与思考的能力,才能丰富自身的创意宝库,从而为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自身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实与提高。古语说:“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科学如此,艺术设计亦然。

其次,设计者应该热爱生活。热爱生活是追求创意的唯一途径。一个出色的设计师应该时刻关注生活的细节并抓住瞬间即逝的灵感。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语言是人们所熟悉的,所以它们很容易被大众接受。设计师的精明在于从最常见、最不起眼的事物身上发现出全新的象征意义。尤为可贵的是,它们蕴含着平等、民主的精神。

再次,设计者应该锤炼自己的个性。每一个设计者都是独特的、个性的。它决定了一个设计者潜在的创意风格、方向。设计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特别之处,把握灵感、及时记录,最大程度地发挥联想、想象能力。这样,作品将自然流露出设计者独特的个性,形成高水平的创意思维。

(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对于设计师来讲,最宝贵的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设计师的思想应该是非常活跃的,不会囿于旧的事物或思维模式。任何物体和现象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想象、去联想。例如,生活中的一个圆圈,在设计师的眼里,可能会想到句号、星球、眼睛、黑洞以及“事物的终结”等。

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创意能力往往与联想、想象、幻想是分不开的。设计者的创作过程中,是通过构思创造能够表现创意主题的具有实际和情感作用的艺术表现,是一长串看不见的构思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设计者利用自身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联想、想象、幻想的思维空间,来求得创意主题与意境的完美结合。

二、多向大师学习――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

当代中国的设计师中,以西方设计的价值标准为取向,对西方设计盲目追随、明显模仿的比比皆是。中国的设计如何赶超西方设计,确立自己的现代设计文化已经成为中国设计界的当务之急。中国的设计文化要想真正地确立,就应该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深入地研究,以形成自己明确的设计理念。这需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设计思想精华以及工艺美学的哲学观念,并结合今天的时代精神和物质需求、科技水平和生活方式,来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靳强调这种相融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包含了中国古钱币,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这个标志可谓是靳球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名设计师,将中国五千文化资源应用于我们的设计,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是每一位设计师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这样设计作品中创意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在传统文化“古老的根”中,寻求改革、创新与发展;站在中西文化相融合的“现代的桥”上,探索和实践着在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中新的融合点。只有这样,中国的设计才能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赖声川著.《赖声川的创意学》ISBN: 978750867450.中信出版社

上一篇:从束缚走向自觉 下一篇:都市拒绝欲望化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