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探讨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29 12:48:39

分析探讨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

摘要: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更多的人都有了交通工具,这就对负载交通运输的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求道路能够保持畅通,而且还在舒适度上有所要求。对于路面的平整有所影响的因素还包括路基的施工,一个良好的路基施工对路面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要将路基施工重视起来。针对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重点性进行分析,从而阐述了路基施工中的质量要求及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控制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公路路基的重要意义

公路路基一般主要包括了路堑和路堤两个方面,它的基本的操作就是通过挖、运、填三个方面的工序,并且较简便,然而在施工中的条件却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由于在进行公路建设施工中一般主要是在外面操作,所以条件较差,施工作业较为艰难,并且交通运输也不方便,对施工建设的供应条件比较困难。同时,在进行公路路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地都是较分散的,相对工作面也比较狭窄,很容易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所以,如何在遇到这种复杂的状况时,注重施工的质量,以高效、快速、安全施工为主,同时也要注重路基施工的管理与技术方面的问题。在现阶段的路基施工当中,必须要配备具有稳定性的施工专业队伍,而且要具有一定技术力量与机械设备,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操作规范制度,从而确保完善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手段。

2.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

在进行路面垫层施工时,其中比较好的材料就是级配砂砾,但是由于砂砾材料其本身的质量好坏就会影响到垫层的使用以及对于整体路面的施工工程质量,因此,需要控制好级配砂砾垫层的工程质量。一般在级配砂砾垫层施工过程当中可以分成运输摊平、碾压路槽、整形洒水碾压以及初期养护等方面的工序,而级配砂砾主要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材料,在避免受到行车破坏的同时,必须要在实施施工计划时,需要采取半幅通车与半幅施工的方式,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因施工原因造成混乱行车的局面,而级配砂砾垫层在表面出现平整度较差并且较松散的情况。

3.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施工准备工作

3.1.1路基放样:恢复路线中桩,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顶、边沟、截水沟的具置桩;

3.1.2路基施工前,对挖方、取土场和料场用作填料的土取样进行试验;

3.1.3场地清理,填方路基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当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分层回填压实;

3.1.4挖边沟、截水沟,做好原地面的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型排水设施相结合。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3.2路堑开挖工程

3.2.1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按设计自上而下进行,不可乱挖和超挖;

3.2.2路基挖方达到路基设计标高后必须立即进行排水边沟的施工。在整个施工期间,必须始终保证路段排水畅通;

3.2.3采用核子密度仪检测路基挖方段的密实度,以灌砂法校核。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的压实度标准控制压实度。路基顶面以下300mm的压实度,要达到96%,路基顶面以下换土超过300mm时,其压实度不小于96%;

3.2.4膨胀土地区路堑边坡不要一次挖到设计线,沿边坡预留厚度0.30m~0.50m一层,待路堑挖完时,再削去边坡预留部分,并立即按图纸要求浆砌护坡封闭。

3.3路基填方

3.3.1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分层平行摊铺,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严格控制每层填土厚度,按试验路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施工的填土厚度;

3.3.2不同土质填料要分层填筑,且应尽量减少层数,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得小于0.5m。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0mm;

3.3.3路堤高度小于0.8m时,对于原地面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将表面翻松300mm,然后整平压实;

3.3.4路堤填筑时,当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应在原地面挖台阶,宽度要满足摊铺和压实机械作业的需要,且不小于1m,台阶顶做成2%~4%内倾斜坡;

3.3.5填土路堤分段施工时,其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注则先填段应按1:1坡度分成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成相互交叠衔接,其长度不小于2m;

3.3.6路基采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时,其顶面要做成2%~3%的双向坡,填筑最后几层时再逐渐恢复正常坡度,以雨季施工利于排水。在路基施工中,必须随时做好路基排水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在路基边坡两侧用塑料布或编织袋设置临时泄水槽,根据情况30m~50m一道;

3.3.7在取土场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自卸车运料至路堤填筑处,按事先计算好的距离布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3.3.8在施工过程中对土的含水量严加控制,及时测定,及时调整。当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基时,要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

3.3.9路堤分层填筑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mm,填筑宽度每侧超过填层设计宽度500m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填土路基的两侧超填的宽度只作休整,不切除;

3.3.10采用机群作业、小段成型的方法,随填土、随摊铺、随碾压;

3.3.11采用核子密度仪检测路基压实的密实度,用灌砂法校核。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的压实度标准控制压实度。

4.路基压实度控制

路基压实度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状况,通行能力等。只有对路基结构层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强度、刚度及平整度,保证及延长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路基压实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4.1施工季节的选择;气候因素影响着路基施工的质量,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气候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季节。路基填筑应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尽量选择在秋季进行,气温适度,便于路基填土含水量及路基压实度的控制。

4.2路基填土的选择;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土质不良,即使松铺厚度适中,碾压合乎规范,仍然很难达到压实度标准。用于路基填筑的土方均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4.3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的压实度,含水量越大,干密度越小。路基填筑前必须按要求进行最佳含水量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在施工中,应将含水量控制在与最佳含水量相差正负2%的范围内。土的含水量过大,压实度必然小,会造成路基稳定性降低,有时甚至出现弹簧土。含水量过小,难于碾压,压实度也难以达到规范要求。

4.4路基土方填筑应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填土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最小填土厚度不应小于15cm。

4.5碾压过程的控制;填方在碾压过程中严格控制碾压顺序、碾压速度和碾压遍数。碾压过程中采用先轻后重、先静后动、先外侧后中间的碾压方法。碾压速度控制在1.5~2.5km/h,碾压遍数控制在4~6遍。

5.特殊路基处理技术分析

5.1膨胀土处理

采用填料改良和分层改良处理方法,采用5%的石灰土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5.1.1在膨胀土路基施工前,修筑长度不小于200m、全副路基宽的试验段,以确定膨胀土路堤施工中的石灰参量、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碾压机具以及全部施工工艺;

5.1.2要使用经检验合格的石灰,并要在用于工程之前7d~10d,充分消解成能通过10mm筛孔的粉状,并尽快使用;

5.1.3开挖后各道工序要紧密衔接,连续施工,分段完成;

5.1.4施工中应尽量避开雨季作业,加强现场排水,保证路基和已填的路基不被水浸泡。在摊铺或碾压过程中如遇雨时,需重新翻挖粉碎后掺4%~8%石灰拌合后再度压实;

5.1.5路基填土自取土场运至现场摊铺后,按事先计算好的距离铺洒白灰,使用路拌机拌和,加强土的粉碎和与石灰拌合的均匀性;

5.1.6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央,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5.2软土路基处理有预压砂砾垫层处理软土路基,具体处理如下:

5.2.1在清理的基底上分层铺筑符合要求的砂垫层,铺筑总厚度为50cm,分层铺筑,每层松厚不得超过200mm,并逐层压至规定的压实度。两侧端用片石干砌防护。在施工中避免砂砾受到污染;

5.2.2在砂砾垫层钉部铺设机织非织造复合土工布。铺设时要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使出现扭曲、折皱、重叠。在斜坡上摊铺时,要保持一定松紧度(可用U形钉控制)。土工布之间的联结要牢固,其叠合长度不小于15cm。

6.结束语

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只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上一篇:着重几点谈住宅区生态建筑 下一篇: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