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时间:2022-10-29 12:23:44

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提示语:除了要把握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外,还应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本源。走进生活,习作的泉水就会源源不断喷涌。在生活中学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

现在很多孩子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有的孩子甚至找作文抄袭、拼凑,更谈不上有真情实感,结构紧凑。我认为作文难在无话可写,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学生的习作离不开生活,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写作教学,除了要把握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外,还应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一、在课外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里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求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如:在年级广播体操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比赛有关就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广播体操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写作内容,从而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掘写作的源泉

不熟悉社会生活,不看透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也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具体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母亲的辛勤与伟大,我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布置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心理和行动过程。我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三、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动力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学生自主表达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创造了自由驰骋的舞台。我鼓励每个学生留意班级发生的大事小情,抒写自己的感想、疑问、烦恼,只要学生自己感受到、观察到的都行,哪怕只是一句话,写的只是一份随笔、一次感动或愤怒……都给予鼓励和支持。渐渐地,班级活动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多彩,成为润物细无声的习作素材。在五一劳动节前夕,我组织了《劳动最关荣》的班队活动,孩子们在班内交流了“我劳动,我快乐”的深刻感受,还有的同学每天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发自肺腑,袒露了自己的心声,表示努力学习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这一则主题教育活动,既解决了实际问题,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又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写作的动力。

把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走进实践活动中,加强对事物的认识、感悟,以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接触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学生间有真情,值得学生思考或者评论的话题应该很多。如真能捕捉生活,学生写作素材会丰富起来,作文时也就会少些无奈。走进生活,习作的泉水就会源源不断喷涌。在生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学会生活。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