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语习得理论浅析听力方法

时间:2022-10-29 12:18:41

从二语习得理论浅析听力方法

【摘要】传统的外语教学法重视对语言教学外部条件的研究,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没有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的,忽略了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把外语学习的成功与否完全归结于教师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面,但是自从二语习得理论被提出以后,我们逐渐认识到学好语言的关键是学习者自身,本文就是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认识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研究学习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文翻译;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把外语学习过程的能力分为四个阶段:即早期、提高期、增长期和高级期。每个阶段特点不同,每个人的英语能力不同,因此应用的方法也不同。下面我们就简单的分析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开始介绍方法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由20 世纪末影响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监控理论。他把监控论归结为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监控理论”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 ,其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 ,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 1 就是在自己现有水平上加了“一点点”难度。换句话说,我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点难度才提高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增长期听力的提高介绍一些方法。增长期的关键是听力水平的提高。这一阶段,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和成功与否。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使语言教学者关注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如何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怎样学”。在这一阶段我们还是重点介绍提高听力的方法。

1.增长期听力特点和应对策略

句子长了,速度快了,内容多了,听力难度明显增大。而且开始出现一些抽象词汇,仅通过图像和动作已经不能完全体现这些内容的具体含义。这时解决听力的问题必然要靠多种策略。听力困难不能简单用“不熟”或“单词不会”来概括。造成听力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当听力困难时,可能是下面其中一个问题,也可能是多个同时存在:

1.1辨别声音的问题

听到的声音与自己头脑中建立的词汇库中的“声音”相对比,是否可以找到对应的“声音”。如果声音库里没有找到或自己的库中声音不准,就算认识这个单词的拼写,也是不可能辨别出这个声音的。

1.2意群的解析过程

单个的单词可以听懂,但听句子时需要对听到的几个单词的组合的行意思的解析,解析过程出现难度。原来是主要通过视觉辅助帮助解析的,现在可能继续需要视觉辅助,但还需要其他方式的帮助。

1.3建立文化知识库

因使用语言的文化和知识背景不同而对理解产生的困难。这里主要是指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比如 “You’ve lost me.” 不能用字面翻译听成“你丢了我。”而是“你把我搞糊涂了”,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文化常识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知识库。

1.4避免采用母语翻译

习惯性在头脑中用中文翻译听到的英文字,结果必然是跟不上正常速度。而且从上一条大家已经了解两种语言不可以逐字逐句一一对应翻译。如果再在头脑中转两次意思,就更跟不上了。

2.针对上述问题就可以制定听力策略了

听力训练的原则仍然是需要遵循之前提到的“可理解性输入i+1”的原则。因此常见的听力策略有常见的两种:

2.1“从上至下”的分析过程

从上至下的方式是在听一个听力内容前,先对整段内容的题目,大致内容做了解,甚至可能是自己以前非常熟悉的内容。这样做有助于听者对全文的理解而不至于“迷失”,同时可以根据听懂的部分去“预测”其他不熟悉部分的意思。这要求听者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知识参与“预测”过程。

2.2“自下而上”的处理过程

自下而上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听单个音到单个词的声音的辩识,再到字组的解析再到整个句子的理解。是从部分到整体的处理。听懂单词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部分。在初期听力程度较低的同学,往往对“自下而上”的处理过程比较偏重,同时对语言的清晰度,背景环境噪音和语速等要求比较高。

那么针对现在大学英语公共四级考试的听力部分,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五字法”即看、析、记、断、查。这一方法就是根据二语习得的理论所得出。首先我们要先分析一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题型,听力在四级占有重要部分,因为听力在考试中的分值比例为35%由听力对话、短文听力和复合式听写三部分组成,其中听力对话有八个短对话和两个长对话,短文听力包括三篇短文,复合式听写部分是一段250词左右的短文,有7个是填单词3个是写句子。听力对话和短文的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点都是在对话和短文结束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因此根据可理解性输入的原则,我们要做到:一看―预读选项,预读选项是指在放音之前先将试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浏览一遍,这是一个必备的技巧,因为比起听力的放音书面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大部分都是可理解的,熟悉的内容使我们的听力的难度有所减轻。二析―分析问题,因为问题都是在听力材料结束后提出的所以即使同学能够理解听力材料也未必能准确的回答出问题。所以通过已知的信息来推断出未知的问题能够使我们在听力中明确目的、突出重点。三记―记下重点,根据第二步的分析以后,在正式播放听力录音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听到的和猜测的问题有关的关键词或是重点部分记下来,以便分清具体细节用来答题。四断―判断作答,在经过之前的一系列准备和仔细聆听之后,我们要正式作出选择了,这里一定要注意相近的选项。因为考试会在现有的水平之上给你稍加难度,混淆视听、阻碍判断。五查―检查答案,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检查一下答案,在考试的紧张压力下,马虎犯错的可能也是有的。另外在复合式听写过程中,长句是很难全部正确写下的,所以检查一下你的答案看看是否有简单的语法错误出现。

以上就是我结合二语习得的理论得出的针对学生提高听力的一些方法。第二语言的习得岂是朝夕之事。正因为英语作为我们的一门第二外语和我们的母语存在这巨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是会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语言的天赋和才能 ,加之语言习得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认识和运用语言习得的这些规律 ,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英语的内在化过程 ,努力发现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上一篇:论加快黑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对策 下一篇: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