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未来工作的着力点

时间:2022-10-29 12:17:01

浅谈高职院校未来工作的着力点

摘 要: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又面临着许多的困难、障碍及危机,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创特色、树立品牌、实现经济效益,故我国高职院校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定制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划,完善高职院校的评估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教学改革方向,以完善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着力点

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关健、核心问题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就是要顺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建立终身教育的理念[1],高等职业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样的体系内,各种教育科学分工、科学定位、科学布局[2],切实增强系统性、多样化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作到两个“发挥”: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两个“探索”: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3],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解决六大问题:坚持问题入手,着力解决职业教育在理念,结构、质量、脱节投入和制度六个方面的问题。搞好十个衔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代办学等。

河南省是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省。通过调查摸底[4],我省职业院校的现状如下:(一)人口大省、职教大省。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276.5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4.00%。全省普通高校129所,本科院校52所,高职高专院校77所;占全国啊5.10%,位居全国第4位。(二)构成特殊、关系民生,是关系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民生工程。职业院校学生的构成特殊,呈现“三多、三困、三不’’的特点:三多,来自农村的多、家庭贫困的多、家庭出现变故的多。三困,学习上存在困难、思想上存有困惑、生活上处于困窘。三不,自信心不足、自觉性不高、自律能力不够。(三)绝大多数院校以普通教育模式办职业教育。我省高职高专院校77所,省属23所,市属30所,部属1所,民办23所。实训条件,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育人模式,都不能满足职业的需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以普通教育模式办职业教育。(四)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所开专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所开专业没有进行充分市场调研,更没有进行所开这个专业的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更没有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育人方案,编写对应的教材。产业结构调整了,而你的专业还没有调整,按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困难是一定的。(五)高职师资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表现在:①学历结构不合理。总的来说,高学历、专业化的教师数量偏少,②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严重偏向理论教学和老的传统专业,新设专业和实践课教师职称偏低,人数偏少。③年龄结构不合理。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比例高达80%以上。④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与文化课教师相比,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偏少,兼职教师缺乏,缺乏从企业引聘兼职教师的政策和制度。

鉴于我省职业院校的现状,高职院校应该弄清思路,明确我省高等职业院校未来工作着力点。

第一,建议院校要进一步加深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理解。从教育层次看,中职与高职不同。中职:中职要在“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操作过的动作”的经验学习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范例性”互动,获得“怎样做”的技能,培养“经验层面的技能人才”。高职:高职则要在“目标和条件与行动链接起来的规则”的策略学习基础上,通过与情境的“系列性”互动,获得“怎样做更好”的高技能,培养“策略”层面的高端技能人才。从教育类型看,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不同。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到核心,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过程实施教学,其基础平台是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以传授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为主。

第二,贯彻一个理念:技能只能通过训练才能掌握人们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事实上,知识与能力之间不但不等同,而且有一道深沟,这道沟只能用“实训”来填平,因为知识可以传授,而技能是无法传授的,技能只能通过训练才能掌握。这就是“能力目标”理念。而目前职业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学的都是“知识目标”教育,所以一般想象不出课程的“能力目标”是什么样,教师平时上课、备课的注意力[5]大多都放在如何传授知识,如何积累知识上;那么实验是不是在训练技能呢?大多也不是,实验的目的多半都是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却没有为训练能力而设计的实验课。所以课程的“能力目标”问题,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第三,我省高职院校规模发展仍需努力。扩大规模招生难是全国现象;从《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最近两年呈现加速上升趋势,迅速逼近50%这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标准线,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开始转向“买方市场”,学生家长选择权增加。

原因:(1)适龄人口大幅下降(2)招生规模大幅上升(3)近四年多省未完成招生计划,高校招生难已成普遍化、常态化趋势。(4)全国完不成,河南更困难;(5)本科完不成,高职更困难。

第四,我省高等职业院校转变发展方式是重点。在当前国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要想适应需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发展方式:1、由外延扩张型转向内涵提升型。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实质是“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而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以及高品质的课程体系是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两大支撑。2、由自身独立发展型转向校企互动发展型。校企合作互动发展是解决职业院校办学难题的必由之路。3、我省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是核心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办成第一,某一个学校某一个专业在全省是第一,在全国是第一,高校、企业愿意和“第一”合作。专业的好坏,专业水平的高低,专业在行业,在企业,在社会的认可度是一所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的最大特色。高职院校要制定专业建设调整规划,要确定自己的优势特色专业群。

第五,我省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着学校发展的大计。学校:一培、二引、三聘请。定规划、立制度、建机制,其中一培:校内教师的培养、培训。二引:调入大学本科毕业在企业工作多年,取得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调到院校任教,建立本行业、国内、国际顶尖专家人才库,定期到校开设讲座。三聘请: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高职院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现状复杂的河南省的高职院校也取得了显著地进步。然而,高职院校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弄清思路,明确我省高等职业院校未来工作着力点,定制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划,完善高职院校的评估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教学改革方向,以完善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燕平 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期刊论文]-2013年

[2] 王柠 浅析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新思路[期刊论文]-2013年

[3]刘玉成 平衡积分卡在J高职院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2012年

[4]周丙洋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挑战与方略[期刊论文] -2014

[5]王冬云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12年

上一篇: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下一篇:怎样提升作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