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探究式阅读方法的应用

时间:2022-10-29 11:00:28

浅谈高中语文课探究式阅读方法的应用

摘要:运用文献法、实验法和观摩法等方法,以河南省许昌市高级中学语文课探究式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语文课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级中学 语文课 阅读方法 探究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讨论和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学习主动者。

(二)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既不是美学中美的本质或美感一般形式的研究,也不是文艺理论的鉴赏批评研究,而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其理论基础,以读者的文学接受为旨归,研究读者对作品接受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规律的方法论体系”,强调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要靠读者通过阅读理解活动来实现,即以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作品中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确立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征

(一)探究性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人类通过探究更好地认识世界,不断地发展自己。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掌握课堂的话语权,承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就像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剥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权利,使学生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主体性

在传统的接受式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探究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去研读课文,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转变,从课堂的“霸权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

(三)问题性

问题性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最后解决问题,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讲授式,也不同于自学式,它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其中探究问题的性质很重要,无论是由学生提出,还是由教师给出,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没有唯一固定的结论。这样才具有探究的意义。

三、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阅读教学的目标从对阅读客体—文本的关注转向对阅读主体一读者的关注,阅读应该是读者主体在觉察到自身知识的缺陷或感觉到某种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有目标的行为,在此,我们主要利用不确定性理论来考察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目标。因此,阅读教学“不要给学生分析课文的结论,要给学生分析的方法”。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阅读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探究性阅读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来培养阅读能力。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

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除了确定探究目标之外,探究内容的确定也是不容忽视的。探究内容是教学探究目标实现的载体。因此,探究目标要想有效地实现就要借助探究内容。选择恰当的探究内容在整个探究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探究目标的达成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探究对象而实现。探究内容是选择学习材料、安排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的依据。探究目标对此三者的决定作用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探究内容对它们提出具体要求。因此,选择探究内容为这三方面设计确定了指向和依据,为三者的具体化,同时也为探究目标的具体化奠定了基础。

探究性阅读目标。探究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探究内容的选择。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预备知识和技能的分析,这方面的分析主要是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的掌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四、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操作流程设计

(一)预习文本,创设情境

学生在进行探究性阅读之前,可以对文本进行预习,解决文本中的生字读音和词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整体的把握,为下一步的探究作准备。预习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良好的预习可以极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语文学习必须重视预习这也是由语文的学科属性决定的。王尚文曾指出语文学习“言”与“意”的关系是必须既得“意”又得“言”,“意”即内容,“言”即语言。

(二)细读文本,发现问题

细读文本,通俗的说就是仔细认真地阅读文本。细读文本是实施探究式阅读的关键环节,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都是通过细读文本来实现的。文本细读,作为一个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最早是由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的。在文学批评的语境下,文本细读作为一种作品的研究方法,指的是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

(三)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经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这里,师生,生生之间要进行合作共研,解决问题。学生要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

参考文献:

[1]王丽微.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层次性策略研究[D].导师:朱贻渊.首都师范大学,2008.

[2]林永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式学习中的教师作用研究[D].导师:齐裕焜.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宋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导师:赵玉霞.延边大学,2010.

[4]康继红.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实验与策略研究[D].导师:石义堂.西北师范大学,2007.

[5]江树文.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导师:刘晓伟.杭州师范大学,2012.

[6]程红兵.自主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语文,2004,01:24-28.

[7]胡岭.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D].导师:张良田.湖南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浅谈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