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的问题与思考

时间:2022-10-29 10:53:38

浅谈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的问题与思考

【摘 要】目前,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缺口大,住房安置已成为吸引人才的突出问题。文章从高校住房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住房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为稳定高校教职工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浅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每年都要引进大批青年教职工。在当前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住房安置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因住房问题无法妥善解决造成优秀人才流失的问题。青年教职工是高校发展的主力军,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解决好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保障青年教职工的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关系到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青年教职工的住房状况

当前,高校解决青年教职工住房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提供周转房(过渡房)

对于夫妻双方均未享受过福利分房或相关待遇的青年教职工,可以申请成套周转房。

(二)提供单身宿舍床位

单身宿舍大多为筒子楼或者学生宿舍楼改造而成,建筑一般面积在15-20m2左右,供2-3名单身教职工居住。

(三)提供租房补贴

由学校为无房教职工提供住房补贴,供青年教职工在外租房。

二、高校青年教工住房困难问题存在的原因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 23号精神,各高校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2003年,陕西省也出台了陕政发[2003]33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要加快全省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进程,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我省省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同时要求,从2000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

但是,随着商品房价格的成倍增长,2004年-2013年,西安市商品房的房价从2000元左右/涨到6500元以上/。而青年教职工大部分为应届毕业的博士、硕士,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所在高校以外的地区,收入有限,几乎没有经济积累,住房公积金和货币化补贴金额低而且是逐月发放,商品房房价和收入水平相差巨大。在这种状况下,青年教职工在外购买商品房的可行性很低。因此,将解决住房问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提供的周转房上。而高校所能提供的周转房有限,根本不能满足每年近百人的住房需求;学校周转房又有其便利优越的内在因素,已租住周转房的住户退房难度大,周转房的管理处在周而不转的瓶颈之中。

三、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建设教职工住宅

要从根本上解决青年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就必须建设教工住宅。2013年初,我校就住宅建设问题对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房住房制度改革处进行了咨询,对于高校在自有土地上建设教工住宅,可以按“单位职工住房建设项目”的程序进行操作,在高校内建设教职工住宅以解决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供需比例严重失调的矛盾。

(二)利用国家安居工程的有关政策,建设保障性住房,扩大高校周转房房源

根据陕西省允许在自有土地上建设公共租赁房的相关政策,我校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将在学校内建设公租房列入我省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计划,争取到相应的政府补贴,建设500余套40平方米左右的周转房供无房青年教职工过度使用,只租不售,周转使用。

(三)提高青年教师待遇,集中发放安家费或购房款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引进博士学位的青年教职工都会发放安家费、购房款或货币化补贴等多种形式的货币化补偿,但多数学校以分次或逐月的方式将补贴款发放到教职工个人账户,分次或逐月正常发放的补贴远远赶不上商品房房价上涨的速度,造成发放的安家费、购房款或补贴“缩水”的现象。因此,为吸引人才,解决青年教师住房困难,可以选择一次性集中发放安家费或购房款,使青年教职工能短期内增加积蓄,缓解购房压力。

(四)加强周转房的管理力度,使周转房发挥作用

明确周转房是过渡房,仅供短期使用,建立健全周转房管理制度,规范周转房管理,加强周转房使用监管的力度;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鼓励教职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解决住房问题。要通过各级组织、各级网站、各种会议、校园广播电视、校报、意见箱和编印简报等形式,宣传国家、高校的周转房租配政策,正确引导教职工转变住房消费观念,增强住房商品化意识,把教职工对周转房的潜在需求转换为有效需求,促进教职工购买商品房。

四、结语

解决高校青年教职住房问题是各高校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当前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条件之一,房管部门需长抓不懈,积极关注利用国家住房政策,同时探索建立校内房产交易平台等新思路,缓解青年教职工住房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涵超.高校教师公寓租金市场化改革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1(3).

[2] 刘波.高校周转房管理存在的难题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1(2).

作者简介:马宁(1981- ),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上一篇:中国绿色会计理论体系构建探讨 下一篇:广义动态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