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常用中药针剂的中医辩证论治

时间:2022-10-29 10:21:02

两种常用中药针剂的中医辩证论治

【摘 要】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今天,中药的注射液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然而常用的双黄连、清开灵针剂,临床医生特别是西医师一味的只抓广谱抗病毒抗感染适应症,根据现代化医学诊断指标用药,忽视中医药基础知识和辩证论治要领,以及药物的基本性能,没有做到药证相符,结果适得其反,雪上加霜,不良反应频发。

【关键词】双黄连;清开灵注射剂;辩证论治;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42-01

纵观诸多文献报道;双黄连、清开灵使用之处,大多是发热一症,中医论发热,大概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内伤发热又有阴阳而异,外感发热的内在病机是:邪正交争,此邪气可以是寒邪,也可以是温邪,而临床使用双黄连、清开灵却存在误区,以此作为退热消炎药用。

双黄连、清开灵配伍皆是寒凉之品。双黄连:金银花、连翘、黄芩。清开灵组成:胆酸、珍珠母、猪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金银花。双黄连适用于:外感风热,的发热、咳嗽、咽痛,功能是清热解毒、清宣风热,属于清热平剂。清开灵:用于热病的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功能: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属于清热的重剂。

温热大师叶天士系统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感染途径、侵犯部位、传变规律和治疗大法等,他指出温邪从口鼻而人,犯于人体肺卫,病程传遍中有顺传与逆传的不同,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的理论: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所以清开灵也只能用于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营血阶段。

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太阴之为病,脉不缓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温病是温邪引起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像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具有温热性质特点,在概念上与伤寒有所区别,在卫气营血辨证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三焦辨证体系。

外感温热邪引起的温病与外感寒邪引起的伤寒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的区别,所采用的治法方法也截然不同。因此必须严加区分。如温病中的风温与伤寒,虽然都容易发生在冬春季节,但二者在因症脉治方面则各不相同: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而引起,初起属表热证,临床见证有发热较甚,恶风寒较轻,口微渴,咳嗽痰粘,喉咙疼痛,苔薄白或黄腻,舌边尖红,脉浮数等,治宜辛凉解表,以疏泄风热;伤寒是寒风病邪而引起,初起属表寒证,临床见证有发热较轻,恶寒较甚,口不渴,无汗,咳嗽痰稀,身体骨节疼痛,苔薄白,舌质正常,脉象浮紧等,治宜辛温解表,以发散风寒。

清开灵、双黄连针之阴寒药性运用伤寒表证有遏制阳气之弊,使气机不能升降邪无出路,有引邪入里,变证百生之害。固有表证都不可妄图寒凉之品退热消炎,因此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输液不懂辩证论治最好不要用,不然适得其反。

特别是清开灵针实在安宫牛黄丸配伍的基础上衍变而制成。《温病条辨》:“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府而泻心用之方也。”只能用于“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多者必神昏谵语。”或“邪入心包、舌蹇脉厥”或“手厥阴暑温,身热不恶寒,神清不了了,时时谵语者”或“邪犯于表,伤在手太阴肺,则恶风寒而身热自汗,入于里,逆传心包,则神昏谵语,身热不恶寒,逆传心包则用牛黄丸等心神开窍、清热解毒。”

双黄连针明确提示:风寒感冒者忌用;脾胃虚寒者慎用。清开灵针有表证畏寒发热者慎用。这些毕竟是中药制剂,我们必须强调辩证论治先议病后议药,如果脱离疾病的发展过程,只抓抗炎抗病毒,不管是伤寒还是温病盲目应用必然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正如叶天士所说:“虑其动手便错,反至慌张矣。”

上一篇:苦碟子注射液在眼科临床应用的概述 下一篇:健运脾胃乃老年营养治疗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