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患者行逆行静脉穿刺68例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29 10:13:30

老年慢性病患者行逆行静脉穿刺68例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42-01

探讨逆行静脉穿刺在老年慢性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手足背末端采用逆行(离心)静脉穿刺,取得了较好的穿刺效果,受到了患者的高度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36例。其中男80例,女56例,年龄在62~90岁,脑血管疾病52例,心血管疾病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实验组采用逆行f离心)性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顺行(向心)性穿刺,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选择血管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端为最常选择的静脉,而整个手足背的浅静脉均为研究对象。

1.3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逆行穿刺,穿刺者背向患者头端,止血带不宜过紧,绷紧皮肤或让患者伸直关节,向指趾方向进针。整针梗不能与血管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致使针尖在血管内翘起时,则需要用无菌棉球垫于针柄下,使针尖平稳地置于管腔内,再以胶布托住棉球,而后交叉固定针头。对照组采用常规顺行穿刺。

2 结果

静脉穿刺发生液体渗漏实验组6例,对照组为16例,实验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67例,成功率98.5%;对照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57例,成功率83.8%。

3 讨论

3.1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特点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多脏器疾病,管壁增厚变硬,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回血缓慢;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反复行静脉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导致管腔狭窄,管壁硬化,致使一些常用的静脉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有效穿刺部位减少,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穿刺成功率降低。

3.2逆行静脉穿刺输液的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逆行静脉穿刺的方法和优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2)逆行穿刺时针尖不要太靠近关节处,防止患者手部过度活动而使针尖穿破血管壁而导致液体渗漏;(3)逆行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宜过大(10~15度)。由于浅表静脉沿逆行走向是逐渐变细的,穿刺时进针不宜过深(0.5~1cm)。一般只需进入针梗长度的1/3~1/2;(4)逆行静脉穿刺滴注液体须经侧支循环回流,故一般不作为紧急抢救、输注大量液体。也不用于对血管刺激较大的药物的使用,以避免肢端过度充盈和药物刺激出现肿胀疼痛。

综上所述,逆行静脉穿刺法,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作为常规手段,但它为静脉穿刺法增添了一条辅助、补充的可选途径,它的可行性、实用性、实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值得推广和实施的。在一些特殊患者身上,可以起到及时救治的作用。

上一篇:慢性阑尾炎伴发胃炎32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