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人格化

时间:2022-10-29 10:10:03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人格化

【摘 要】主持人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灵魂。笔者认为,相对于主持人的“人格”标识化而言,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特征应该是“标识”人格化,这意味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以人格化的主持面貌出现。本文以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标识人格化为切入点,探讨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在人格化上实现突破,在节目中散发自己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 主持人 人格化

如果有一天在街上碰到了白岩松,你先想到的是什么?肯定不是一个纯粹的行人“白岩松”,而是那个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因为他不是你的邻居,也不是你的家人,你天天见到的是经过摄像机、电波、卫星、电视机一层层转化之后已经物态化了的“形象”,这时的主持人更像一个电视文化的标识。

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标识”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社会属性,而“人格”是他们的自然属性,成功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在标识与人格的和谐之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一、主持个性与人格化

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是近二三十年的事,随着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和着敬一丹、水均益、白岩松、王志、张泉灵、董倩等主持人的成长成熟,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台中以某个人的身份在摄像机前主持某个固定节目的播讲者。其特征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具有创造性的临场发挥才能。节目主持人或是参与采编、制作全过程的节目的主要编辑和制作者,或是部分参与节目的编辑、制作。”①可见,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固定新闻节目中以个人身份出现的“播讲者”,他们还应该创造性地参与“制作”,在保证新闻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张扬人格魅力,用良知主导下的思想和理性控制下的激情将节目支撑起来,创造自己独特的优势,建立起固定的观众群体,而这种独特的优势,就是主持人的个性。

进入21世纪,电视台与台之间、节目与节目之间乃至主持人与主持人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播音员念稿子的新闻节目明显不能适应观众的需求,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将这种格局打破了,他们将电视新闻节目人情化、人本化、人文化。这一方面意味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个性化,主持人的媒介人格被彰显出来,能够适应当前及未来多层次的观众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电视业发展规律的遵从,是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表现。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们要想和节目融为一体,形成品牌,具有较强的号召力,能够吸引观众,就要借助“人格化”手段。人格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个性形成的过程。来看看白岩松、王小丫、毕福剑这些很具人气的主持人吧,无一不是很有个性的,他们在节目制作中,采用人格化主持,与众不同,形成自己的“个性”。但是必须警惕两个误区:一是个性化并不是“个人化”,主持人必须与节目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他们可以彰显一定的自我情感与思想,但不得脱离社会道德价值;二是这里的人格必须是高尚的人格,是与生活中的人格是有区别的,主持人在电视中要彰显的是人情味、话语技巧、内涵与气质等媒介人格,而与生活中的“自然人格”保持一定距离。正所谓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主持人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的时候,首先要充分领会所主持节目的创作目的与精神实质,并且对自我有深刻的剖析,客观的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主持风格和主持理念,千万不要做眼高手低、东施效颦的傻事。

二、角色定位与人格化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把关人”,是新闻节目的串联者,作为新闻节目制作群体的关键角色,可以优化传播资源,整合人力优势,实现新闻快捷传播为目的。

在节目组中,主持人是工作者,与同事之间存在着各种生活中的关系,展现他的自然人格。一旦主持人出镜,他就是以“公众形象”来面对公众,其角色不仅是个体,更是节目组、电视台的象征,他代表着电视台甚至是整个社会发言,他的言行举止都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对观众产生着影响,甚至成为观众潜意识的心理参照。如果主持人能处理好“标识”与“人格”的关系,更加接近受众心理上设定的角色,就容易受到认同。相反,如果摆不正这个关系,缺乏人情味、人文性,只是一个纯粹的“媒介职业者”,则只能让受众敬而远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对多个节目进行研究发现如果“人格”因素过多,“用情过滥”也会陷入煸情与庸俗的泥潭,损害节目的权威性,甚至影响到整个节目的格调与水准。

主持人在节目中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这决定了“人格”因素必须参与节目,实现人格化主持。“人格化主持,说它是一种定位也行;是一种境界也可。总之,电视节目发展到今天,主持人必须用坚实有力又富有个性色彩的人格去整合节目,塑造形象。”②在媒介人格主导下的人格化主持,让节目富于人文精神,克服了单纯的播新闻或讲新闻的枯燥与死板,从而使节目变得丰腴起来。所以,新闻节目主持人在给自己定位时,须得注重自己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思想,用思想去创造激情与魅力。“凡优秀的主持人,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倾注在对节目的深刻把握和挖掘中,他们自觉地坚守把关人的职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主持人在新闻节目中,是以关怀者的胸怀和超前的眼光与受众交流,以资讯为媒介而传播思想,潜移默化地提升受众精神品质,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文明进步。

人格魅力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感性的外在的魅力和理性的内在的魅力。前者表现在相貌、发型、服饰、化妆等等,这些在新闻节目中作用不是很明显,因为冲着某个主持人的漂亮与靓丽才去看新闻的观众并不多,新闻节目主持人更多要注重高尚的思想境界、真诚的人生态度、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丰富的内涵等。面对信息时代,一个融“驾御、组织、策划、主持、形象”于一体的主持人,毫无疑问会更受欢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进行自我角色定位时,“人格化”主持是其必然的价值取向。

三、主持理念与人格化

在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中,最忌讳的是走两个极端:一是完全标识化,把自己定位为标准的“媒介职业者”,按照编辑与策划的思路,四平八稳,把节目顺利做完,保证不出错就行。其实这是以牺牲“个性”、激情与思想为代价的,这样的主持人是没有生命力的。另一个极端是过度人格化,忽略自己“职业身份”,自己自然人格也拿到节目中去卖弄,热衷于迎合庸俗、猎奇性的东西。这两个极端都是对主持人角色的歪曲,归根到底,还是工作理念不对。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事后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电视诞生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主持人与记者把遥远的最近情况快速真实地播发到受众面前,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这也使得媒介与主持人对新闻的态度,将影响着受众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明显的例子,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电视台播放的是伊老百姓欢迎美军的画面,伊拉克电视台播放的是杀死美军的画面,舆论导向截然相反,两地受众接收到不同的讯息,使得事态更加错综复杂。由此可见媒介与主持人通过对新闻选择和传播,直接或间接地表明态度,对舆论及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影响是极大的。因此,新闻主持人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及与“标识”有关的规则。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清楚,每一位主持人的人格魅力的形成与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探索与积累的过程。来看看美国的著名新闻主持人沃尔特・克郎・凯特的人生轨迹吧。1952年,美国CBS在总统竞选的新闻报道中设置新闻节目主持人,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当时36岁的克郎・凯特。在十年之后,克郎・凯特才接替在CBS《晚间新闻》做了十四年的节目主持人爱德华,然后又在那里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几十年的工作中,他结合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老练、沉稳、庄重”的主持风格。在越南战争、种族冲突、暗杀事件、水门事件等重大新闻报道中,他的出色表现使电视成为了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他因此获得了包括总统勋章在内的各种荣誉。克郎・凯特不但做好了节目、征服了观众,更重要的是他以极具个人魅力的新闻主持人的身份影响了历史,也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上升到了一新的高度。

总之,一个成功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将主持事业与主持个性完美结合起来,在工作中不断散发出人格魅力。如果把主持事业比喻成树木的话,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就是生命之水,用生命之水浇灌出的大树才能更加枝繁叶茂、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①甘惜分 主编:《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40

②张骏德 主编:《当代广播电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87

③吴郁:《21世纪主持人的新标高》,《现代传播》,2000(1)

(作者单位:河南新乡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浅析手机报对军事新闻传播的启示 下一篇:谈直播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