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地区高中历史课改的思考

时间:2022-10-29 09:16:24

对民族地区高中历史课改的思考

迄今为止,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广大教师通过课改丰富了教育教学理念,创造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从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综合素质的锻炼,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正确认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明白改革是互动关系,而不是相悖关系

(1)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是批判的继承和包容的发展。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推动教育与时俱进。

(2)课改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否则就是失败。

(3)课改提出要改善学习方式,变学习方式多样化。而“多样化”应该既包括接受性、启发性、又包括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不能强调一方面,忽视和否定另一方面。

(4)实现三维目标,是一个渗透过程,是长期的、隐性的、整体的,不是短期的、显性的、局部的。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对三维目标面面俱到,如果形式上这样做了,只能导致目标落空。

二、结合民族地区教师现状和学生的水平,以主动的态度去应对这次改革

我所在的泸定县是一个城乡结合的二元化县城,“普初”、“普九”等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和进展,实现了“两基”目标。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同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虽然社会与家长都有追求高质量教育教学的普遍要求,但是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标准却很单一。由于社会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整体状况与内地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肯定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所以,作为具体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勇于接受挑战,紧紧抓住这次机遇,要让学生、家长都明白新课改是学生既成学业的延续和提高,而不是望而生畏的翻天覆地的“革命”。

1. 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历史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通过参加各级培训、业余函授或自学等形式来提高专业水平。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掌握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具有贯通古今中外的通史知识结构;鉴别和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拥有政治、经济、思想史、科技、军事、国际关系等相关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解惑”。(2)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我们的素质教育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培养学生具有 “渔” 的能力,那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的能力。(3)做一个复合型的历史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投影仪、互联网进入课堂,教师更应多方位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现代科技进步过程中人才培养的需要。

2. 做好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让学生顺利实现高初中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

初中历史实行新教材以后,课程内容删去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而高中历史却是专题+模块的形式,专业性、理论性较强,学习目标更强调客观性、思想性和开放性。所以在高一年级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高中与初中知识紧密结合,做好内容衔接;同时,加强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介绍,让学生自己逐步主导学习,逐渐地脱离初中单一的学习模式。

3. 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充分体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在课改中,我们强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现在也可以对学生提出“当仁,不让于师”,“尽信老师,不如无老师”,打破“权威”的信仰,宽容“异端”的声音,对一些问题大胆提出质疑,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探讨获得“真理”。

4. 善于利用不同版本教材,把握核心内容

现在新课程的教材多种多样,人民版、人教版、乐麓版、大象版等等,在教材的使用上,要注重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达相同的内容,并将各版本中个性化的内容及相关表述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5. 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和遗迹,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运用教学策略,尽可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比如,在讲授《红军长征》的内容时,因为泸定就有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历史遗迹,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通过考察、调查、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询问长辈、参观纪念馆等实践,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将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老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以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多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爱好,使高中历史新课程真正进入全新的轨道。

总之,高中新课程的许多新理念,体现了中学教育的长远方向,努力实践高中历史课改,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既然选择了课改,就应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四川省泸定中学)

上一篇: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意象 下一篇:如何设计好小学语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