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海盐湖钾肥资源税收效应的调查

时间:2022-10-29 08:52:29

对青海盐湖钾肥资源税收效应的调查

青海钾肥行业利用资源优势,以钾肥工业为龙头的盐湖盐化产业是西部大开发十大项目之一的100万吨钾肥项目,于2005年建成投产。目前拥有在国际领先的反浮选―冷结晶专利技术,以及钠浮选药剂、水采船国产化、钾肥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等多项专有技术,成为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填补了国内钾肥高品位产品空白,也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青海盐湖资源总体情况

2005年10月,青海省柴达木被列入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这一决定对海西乃至青海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在青海海西境内共发现盐湖矿床(点)70余处,勘查盐湖区含矿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累计探明总储量3799亿吨。这些盐湖矿床多属大型、特大型综合性矿床,潜在经济价值达65454亿元。随着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以盐湖资源开发为依托的产业链得以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钾肥工业、钠盐化工、镁产品工业、锂盐化工、锶产业、硼产品工业及关联产业等一系列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盐湖化工产业链。目前海西有6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盐湖化工企业达25家,主要生产钾肥、原盐、纯碱、硼酸等产品,其中钾肥工业已成为海西第二大支柱产业。区内交通便利,南有青藏铁路,北有兰新铁路,并有多条公路贯穿,与青藏、兰新铁路连通。由于近两年钾肥价格不断上涨给钾肥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和效益。同时也给交通运力带来较大压力。

二、钾肥对财政收入的效应分析

2007年钾肥企业产量为422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24.3%;实现销售收入 63.3亿元,实现增值税5亿元。2004年12月国家对钾肥生产企业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的执行,三年来共返钾肥税款10.5亿元。企业将此税款大量用于投资再生产,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为企业自身创造出更大的效益。青海海西钾肥企业有着先天的优势,它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拉动地方税收的增长。

(一)钾肥行业生产规模及价格走势

1.产量迅速增长。近年来,以盐湖资源为主,中信国安、翰海企业集团等一批盐湖资源开发企业的迅速崛起,钾肥生产规模得到不断扩大。青海盐湖钾肥产量由2006年的337.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421.9万吨,产量增长24.3%;2008年6月末,钾肥企业产量150万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0%,销量110万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5%,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2.9%。

2.价格大幅提升。由于钾肥企业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品位高、运输便利等特点。2007年生产的钾肥销售价格为1500元/吨,比2006年上升了40元/吨,2008年6月末,钾肥销售价格为4200元/吨,比2007年上升了2700元/吨。销售价格的大幅度增加,促进了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青海钾肥行业的税收实现情况

1.钾肥行业整体纳税情况。从2005年以来钾肥行业税收实现和入库情况看,实现和入库税款逐年递增,占海西地区税收的比重越来越大。钾肥行业入库增值税由2006年的39806万元增长为2007年的55056万元,增长25.75%;入库增值税占全地区增值税的比重由2006年的20.66%提高到2007年的21.37%,提高了0.71个百分点。2008年1―6月份实现增值税入库27894万元。钾肥行业税收收入的增长为海西地区税收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源泉。

2. 税收政策的调整。2004年12月起国家税务总局对农业钾肥生产、销售企业实行了增值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的调整,对钾肥增值税起征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税。2004年12月国家对钾肥增值税实行了“先征后返”政策,使钾肥增值税起征了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税,作为地方财政收入。截至2008年1-6月增值税收入入库27894万元,附征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税两项税收收入2231.52万元。

三、钾肥“先征后返政策”的效应分析

(一)有利于企业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在“十五”期间,企业以提高规模为核心,通过不断的企业技术更新和改造, 突出新技术应用,使企业经营机制得到了有效转换,技术装备水平、产品开发能力显著增强。如盐湖某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资产由2001年的27.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8.7亿元;利润总额由2001年的0.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6.8亿元。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通过技术改造,增加技术含量,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培育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盐桥”牌氯化钾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评为“免检”产品;青海翰海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雪峰”牌氯化钾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和西部名优产品。

(三)钾肥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使海西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影响。海西是我国钾肥主产地,为发展农业钾肥生产,减轻企业税负重,在1997―2001年国家实行免征增值税,以降低钾肥价格和成本,减轻全国其他地区农民负担,支援农业生产发展。到2002年国家恢复了增值税的征收,增值税的75%入中央级金库、12.5%入省级金库、12.5%入州、县级金库,实行了四级退库,继续鼓励钾肥企业的发展。2004年12月国家对钾肥企业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政策,2005年和2006年钾肥增值税退税额分别达到20017万元和39734万元,2007年钾肥增值税退税额达4.9亿元,由于钾肥企业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政策,对州县级收入直接减少了地方财力5000多万元。随着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钾肥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政策将会对海西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逐年增大。

四、建议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钾肥增值税税收政策,全力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盐湖资源的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好政策优惠和规范征收的关系;二是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为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三是建议上级财政对钾肥增值税“先征后返”后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实行转移支付给予补助,以弥补地方财力不足;四是建议对钾肥增值税取消“先征后返”优惠政策,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充分发挥央行“窗口”指导作用,积极引导海西各家金融机构加大对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要根据宏观政策、区域产业政策的要求,合理配置信贷资金,优化信贷投向,规避信贷风险。一是优化信贷投向,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给予支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调整其授信权限和额度;二是根据市场变化,适度调整授权,确保提高收益水平,使贷款方向尽可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三是通过多种经济政策的辅助,集财政银行两重性的投入,支持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进一步要加强银政、银企之间的合作,构建新型的政银企关系,在提高金融机构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海西乃至青海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三)加大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围绕盐湖产业发展的重点,整合资源、节约资源,加快技术改造进程,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经营效益;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延长产业链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在盐湖钾、钠、锂、镁资源综合开发上争取重大突破,为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经济保障。

(四)加强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规范盐湖资源开发,做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校正以往粗放型的外延式扩张道路。同时要根据市场环境、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确定各类资源的配置、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追求全面发展的同时,用柴达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产业升级和工艺改造,实现节约型和环保型发展,促进和实现盐湖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 人行海西中支 )

上一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盐湖资源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对茶卡盐湖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