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卡盐湖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的思考

时间:2022-08-13 07:34:42

对茶卡盐湖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的思考

一、茶卡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茶卡盐湖,是我省开发最早的盐湖之一,自古以出产“青盐”而名扬天下。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这里出产的“青盐”就已经远销到四川、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明朝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已经对“青盐”的形状、药用价值做了详细的叙述。清乾隆年间,曾颁布《青盐法》,对青盐的开采、运销、税收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民国时期,还曾在现在的湟源县设立盐务局,专事“青盐”的生产、运销管理。由于历史、地理、交通、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资源开发进程缓慢,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年产量也只有2000吨左右。为使丰富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设备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土法”上马,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采盐机、研制采盐,使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连上新台阶,90年代达到了70多万吨。2000年以来,在省盐业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双百万”技改工程,建设一期30000吨硫酸钾项目,相继开发出再生盐、洗涤盐、粉碘盐、调味盐等新品种,使茶卡盐湖资源的开发在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和规模化、精细化发展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989年,茶卡分公司一期投资1191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在湖区开掘出宽40―60米,长 7千米的运盐航道,变机车运输为船采船运生产新工艺。由此以来,不仅实现了“全天候”生产,减少了对盐湖资源的污染,大幅度提高了运输能力,降低生产成本15%,还可新增再生盐生产能力22万吨,利税385万元。与此同时,在开采过程中,为确保湖盐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 规划在前,分区分块采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开挖后的卤沟结晶日晒盐快速生长,也为二三年以后,再次进行人工采挖创造了条件,使盐层的原始状况基本不变,既提高了盐湖资源的利用率,又有利于盐湖资源的环境保护。茶卡盐湖液体氯化钠可开采储量也在2亿立方米以上。卤水中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等多种伴生资源丰富,具有储量大、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

经过建国后50多年几代盐业人的不懈努力,茶卡盐湖的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就整体而言,仍存在资源开发粗放、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单一、市场竞争不强等问题。尤其是茶卡盐湖卤水资源的规模化综合利用工作由于技术瓶颈制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没起步。采用新的加工工艺技术,从卤水中提取钠、钾、镁、硼、典、铯等有效元素,不但有利于茶卡盐湖卤水的就地转化增值,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也对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步伐,促进地方及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盐湖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茶卡盐湖资源开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多年中,由于产品结构、市场、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生产工艺技术、人们薄弱的环保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盐湖综合利用工作在许多方面处于几乎停止不前。八十年代,尤其是国家《矿产资源法》实施后,环境保护、资源的综合开发不但列入了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也引起了茶卡制盐分公司经营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多措并举、不断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实施资源保护工程。通过研制采盐船,开挖运河,采用船采船运生产新工艺,资源利用率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盐湖为露天矿床,由于湖面辽阔,周边环境复杂,从客观上加大了盐湖资源保护的难度,有关部门虽然经常进行打击,但偷挖、私自贩运“青盐”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企业又无权执法,致使盐湖的资源管理工作滞后,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由于茶卡盐湖地势低洼四面环山,夏秋季节山洪暴发,大量的洪水无遮无挡夹杂着大量的泥土、杂草、牛羊粪便顺流而下沉积在湖中,既污染了资源,又影响了周边环境。

3.产品单一,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盐是化工之母,同时盐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当前,除海盐、井矿盐外,就是湖盐。由于湖盐地处内陆,交通欠发达,运距长、运费高,从客观上制约了湖盐工业的发展。

4.环境保护形势严峻。随着盐湖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加大,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湖水的补给不及时等原因,茶卡盐湖卤水中的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含量正在呈现逐年增大,钠、镁比值下降,卤水结晶的平均浓度增大,芒硝等杂质含量不断升高的现象。盐湖原有的盐硝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原盐的质量,导致再生盐生长缓慢,水不溶物、可溶性杂质增高,对原盐、再生盐的影响程度也在呈逐年恶化的趋势,所产原盐中硫酸镁、硫酸钠含量逐年升高。

三、盐湖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的思考

1.坚持以“减量化、再利用”的科学发展理念

2005年10月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对茶卡盐湖来说,做好科学开发、环境保护工作,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作为企业,首先,要积极转变急功近利思维模式,牢固树立全州一盘棋的思想,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科学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以开放开发战略为指导,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规模化、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资源化和再利用为准则,招商、选商,通过借“船”出“海”、借鸡下蛋,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推动企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抓住青海盐业实施“双百万”扩能改造工程的有利时机,尽快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推动茶卡盐湖工业盐生产提高规模上档次,力争“十一五”末生产能力在百万吨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2.以精细化、高附加值为目标,大力调整产品结构

就产品结构而言,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茶卡制盐分公司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仍处于以原料输出为主的状态。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许多产品经外地人深加工后利润倍增,我们只能出力流汗,看着别人赚钱。要改变这一状况,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强化新产品研发,发展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需求量大的精制盐、营养盐、调味盐、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竞争力,以确保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坚持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

青海盐业股份公司所属的天泰制钠有限公司的即将建成投产,虽然已经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工业盐生产金属钠,实现就地转化升值的成功之路,但由于规模小、盐产品消耗量低,目前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建议取得成功经验后,尽快实施二期扩能改造工程,氯气及其它相关下游产品的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延长产业链,大幅度提高金属钠产能,使更多的工业盐在资源转换和相互利用中增值。对于卤水中丰富的钾、钠、镁、硼、碘各种资源,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已经建成的硫酸钾项目提高规模上档次,扩大精制盐生产规模。积极引进硫酸镁产品生产新工艺,大力开发卤水中丰富的硫酸镁资源,使其尽快地转化成经济强势。同时,要加强对其他有效化学元素开发利用的前期研究工作,分期进行开发。在青海盐业内部形成工业盐――金属钠――氯酸;精制盐――精制食碘盐――调味盐――餐桌盐;卤水――精制盐――硫酸钾三大循环链,通过资源的相互利用实现就地转化升值,使有限的湖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4.坚持科技兴盐、人才为本原则

企业的发展要靠先进的科技,更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撑。在人才的引进上,即可以高薪聘请量才使用,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报酬,也可以不求所有只求所用,通过密切与国内有关科研院所的联系,广泛开展借“脑”引“智”活动,使企业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产品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就企业内部而言,要把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决策层的议事日程,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做到责任、资金、时间、培训内容、成效考核五落实,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充电时间有保证,技术工人知识常更新,新设备来了会操作,企业管理水平年年都有新提高。

5.科学开采规划先行

在湖盐的开采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区开采,综合利用。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采掘时要以产区规划标准,选定疏松的盐层,进行采掘、分离、运输,通过对生产的过程控制,确保卤沟横平竖直,深度一致水下平整,积极为再生盐的生长再次开发利用创造条件,使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6.切实做好盐湖周边地区的植被保护工作

茶卡盐湖四面环山地处低洼,四周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多年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加上多年以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随意砍伐烧柴,致使本来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又雪上加霜,至今未能恢复。夏秋季节一旦山洪暴发,大量的洪水就会顺着大小几十条沟渠、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牛羊粪便、杂草长驱直入流进湖区污染盐质。为改变这一状况,作为当地政府,应在盐湖四周大面积推广人工种草和退牧还林项目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同时,引导牧民按照草原实际承载量严格控制牛羊数量,倡导科学养畜,调整结构,发展设施畜牧业,圈养育肥,提高牛羊出栏率,以减少牲畜对草原造成的压力。

7.要坚持源头治理,全过程监督的污染预防工作

随着茶卡制盐分公司工业、食用及盐化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用工人数增多,大量的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尤其是运盐船只的大量增加,环境污染的不确定因素也在急剧上升。作为企业,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千年大计,环保第一的思想,自觉地把环保治理纳入企业经营工作的议事日程,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政治意识,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建设,将环保工作治理成效纳入中层干部的政绩考核范畴,当奖则奖,当罚则罚,不断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地做到时时讲环保,处处讲环保。要进一步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改进生产工艺,对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油通过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以确保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作者单位:青海盐业公司茶卡制盐分公司)

上一篇:对青海盐湖钾肥资源税收效应的调查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