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特殊要求的探讨

时间:2022-10-29 08:36:37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特殊要求的探讨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有特殊需要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我国是在1986年开始开展随班就读实验工作的,目前已有约23.79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约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64%,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执行办法》中明确指出:“让残疾儿童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同普通学生一起活动、共同进步。”不难看出。随班就读是实现“回归主流”的主要形式和渠道。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健全生对随读生表现出歧视、冷漠、不接纳的态度,有意躲避、疏远等的行为。

2.课堂教学不是以全体学生为主要对象,而是少数优等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随读生参与的机会便更少,

3.课堂教学中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随读生的特殊需要。

4.课堂教学中对随读生的照顾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教师的教学顾此失彼,用大多数学生的时间来满足少数随读生的特殊需要。

5.课堂教学中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随读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影响。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导致随班就读变成了随班混读或随班就坐。这样,提高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质量便成了保证随班就读圆满实施的关键性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营造对随读生认同、宽容和友爱的教学气氛

认同、宽容和友爱的教学气氛是随读生解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各方面能力的保障。

首先。作为班级一分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待随读生要以一种义务感和责任感来诚心诚意的帮助随读生,而不是一种恩赐的态度对待随读生。要尊重、信任、鼓励和帮助随读生。对随读生的每一点滴进步都在全班学生中充分肯定,在教学中不断的鼓励与支持他们。

在有随读生的班级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找来学生的座位号名单牢记。正式上课之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同学们,老师虽然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但我却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你们相信吗?”当说出每个学生包括随读生的名字时,尤其是随读生兴奋极了。这样,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特别是随读生对教师产生了一种亲切和依赖感。因此,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也产生了兴趣,这样他们就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其次。作为班级中的健全学生对待随读生要接纳、尊重、鼓励与宽容。应该要努力作到:不因随读生的缺陷而歧视他们;不因随读生的不正确回答而嘲笑、讽刺他们;对随读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滴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拍手鼓励,与随读生交朋友。为随读生共同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生活氛围。

二、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为提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作保障

随读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应针对不同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尽量减少环境因素对他们学习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对于低视力儿童应提供适当的照明,安排合适的座位,提供大字课本,准备盲文纸、板和点子笔以及助视摸读器等必备的学习用具和仪器。

(二)对于听力障碍儿童来说物质条件的支持主要是教室环境要能满足其学习的特殊需要。如:尽可能的为他们配备助听器,安排在光线有利于看话、离教师较近的位置,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如有条件最好建立资源教室等。

(三)对于智障或学习有困难的儿童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教具、学具等。

(四)班级规模要合适,一般不要多余40人为宜。利于教师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有特殊需要的随读生。

三、正确把握健全生和随读生教学的主次关系。解决客观存在的矛盾

首先要看到,对健全生的教学是矛盾的主要一面。在有随读生的班级里。健全学生是主体占学生的绝大多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主要的教育对象,而决不能主次不分,甚至主次颠倒。如果仅仅注重了对随读生的教学而忽视对健全学生的关注,那么,即使随读生的教学进行得再好,也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代价,从而只能是一堂失败的随班就读课。

另外要看到,随读生也是班级的一员,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我们必须在对健全生教学的同时兼顾对随读生的教学,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堂成功的随班就读课,应该既是一堂优质的普通教学课,同时又能对随读生实施有效的特殊的教学。

(一)从教学目的确定上,作到同一教材,不同要求。在学内容上,根据健全生和随读生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分组教学。对健全生明确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对随读生应该在健全生要求达到的基础上,降低标准,减少坡度。克服教学中存在的全班一刀切和对随读生不做要求,变随班就读为随班就坐的倾向。

(二)从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贯彻同一原则,不同方法。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和直观教学。对于同一教学问题的启发,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设问,根据随读生记忆、理解、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特点,教师应将复杂的问题拆散,设计出知识“零件”问题,回答后再进行组合,引导他们完整准确的解决问题。

(三)从教学检测的实施上,坚持不同试题、不同评价。检测试题分组确定,评价等级同一级别分组评定。随读生的试题要注意作到题量适当,难度适中,简单易行。努力让随读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强调两条教学主线,既错开,又渗透,兼顾健全生与随读生,使各自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上一篇:也谈新课程条件下的班主任工作 下一篇:一次特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