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股票风潮为清朝敲响丧钟

时间:2022-10-29 08:26:12

一场股票风潮为清朝敲响丧钟

说到清朝的灭亡,人们自然会想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殊不知早在1910年,清王朝灭亡的丧钟就已经敲响。那是谁敲响了这一丧钟呢?就是当时发生在上海的橡胶股票风潮。

说到橡胶引发股票风潮,现在的人们也许难以理解:这么个平常的东西怎么会引发股票风潮呢?其实在上世纪初,由于汽车业的发展,橡胶成了十分热门的新兴材料。那时,除了各类车辆需要橡胶制作轮胎外,人们穿的胶鞋都离不开橡胶,同时还有其他橡胶制品也应运而生,一时间,橡胶被推到了顶峰。翻开史料,我们可以看到,1908年,英国进口橡胶总额为84万英镑,而翌年竟增加到141万英镑:美国1908年进口橡胶5700万美元,而翌年竟增加到7000万美元。橡胶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而当时受生长周期、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制约,橡胶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无法扩大,于是橡胶价格便持续上升。橡胶价格的上升随之便带来了橡胶股票的飙升。有资料记载,当时伦敦一家新成立的橡胶公司发行100万英镑股票,一小时不到就被抢购一空;还有一家公司发行的橡胶股票,最初每股10英镑,几天不到就涨到了每股180英镑。

利益撩拨资本心。面对橡胶股票的风起云涌,国际金融资本纷纷在适合橡胶生长的南洋地区设立橡胶公司,将总部则设在上海。从1909年底到1910年初,南洋地区设立的橡胶公司达122家,而设立在上海的总部达到了40多家。这样一来,上海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橡胶股票风潮的策源地。居住在上海的富有华人和外国人都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纷纷抢购橡胶股票。有的人买进股票时一股30两银子,之后天天看涨,最高时涨到每股90多两。一人一夜暴富,几千几万的人便激起了投机欲望,拼命投资,以至于股票的实际价格超过票面价值的数十倍。当时有一家蓝格志公司的股价竟然超过票面价值28倍。汇通洋行薛纳王股票票面价值本来为100两银子,结果炒到了1600两。一时间,大家都狂买滥炒,拼命融资。到最后,上海已无资可融了,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尤其是钱庄的流动资金都被橡胶股票吞进去了。

当时,钱庄介入橡胶股票投机大都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钱庄向投机者提供贷款,除了信用贷款还有实物贷款。这种实物贷款实际上是投机者用已经购得的橡胶股票作抵押,获得新的贷款再去购买新股票。由此而来,钱庄加快了向外国银行借款的速度,外国银行坐享其成。二是钱庄直接参与炒股。由于上海各橡胶公司发行的股票,主要通过洋行和外国银行销售,这些洋行的买办便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抢购。例如,当时上海最著名的正元钱庄、兆康钱庄、谦余钱庄,他们狼狈为奸,纠集一起,先后发出庄票600万两,其中就有359张远期庄票落在外国银行手里,总价值达140万两。

1910年6月,伦敦股市暴跌,上海橡胶股票随之狂跌。正元钱庄损失200多万两,兆康钱庄损失180万两,谦余钱庄损失120万两。外国银行立即停止对这些钱庄的借款,同时还向他们催还以前的借款。于是,7月21到24日,上海的七八家大钱庄纷纷倒闭,股民更是叫苦连天,跳楼自杀的事件不绝于耳总个上海笼罩在股灾的恐怖之中。

面对这种情况,宣统皇帝于7月27日批准向外国银行紧急借款。8月4日,上海道台蔡乃煌代表朝廷与9家外国银行签订“维持上海市面借款合同”,借款350万两白银。与此同时,他还拨出上海官银300万两,存放于源丰润、义善源及其所属庄号。这样一来,上海市面才趋于相对平静。然而,好景不长,平静局面马上没多久又被打破了。事情源于清朝政府的昏庸内斗――

到了9月份,清政府要偿还庚子赔款。按照惯例上海要承担190万两白银。可蔡乃煌已将库银拿去救市了,面对空空如也的银库,他只得请求清政府帮他先垫上。谁知与蔡有仇的朝中官僚联合起来参他,说他以救市为名,恫吓朝廷。清政府立即将蔡革职,并限令他在两个月内将经手款项结清。蔡乃煌非常气愤,被迫向源丰润、义善源催要官款,一举提起200多万两白银。这样一来,不但国内钱庄开始动摇,外国银行也急着抽走银子,不少钱庄纷纷倒闭,上海市面上又大乱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这场股票风潮动摇了清政府的国本,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迫于压力,清政府只好收回原本商办的铁路。谁知这样一来又引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此,清政府只好从湖北派兵去镇压。这样便为辛亥革命在武昌举义成功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当年上海发生的橡胶股票风潮为清朝政府敲响了丧钟。

上一篇:赏识的力量 下一篇:可喜的“破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