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时间:2022-10-29 07:39:47

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 3 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对梅毒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8例梅毒患者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结果 TPPA 和ELISA 在检测早期、一期、不明期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二期梅毒检验中,3 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检验中可以合理利用梅毒的各种检测方法,以便对梅毒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梅毒;诊断;血清学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STD),主要经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严重危害下一代。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选择简单、有效的试剂对梅毒的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作用[1]。笔者采用TRUST、ELISA、TPPA这3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对88例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4月皮肤科住院和门诊梅毒患者共计88例。其中男57例,女31 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3.55±6.55)岁;早期潜伏期梅毒15例,一期梅毒42例,二期梅毒22例,不明期梅毒9例。

1.2 试剂 TRUST 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公司提供,ELISA试剂由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PPA 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提供。

1.3 仪器 XD711酶标仪1台,梅毒旋转振荡器1台。

1.4 方法 三种检测方法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并且采用ELISA 行梅毒筛查,阳性者再用TPPA确诊。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TRUST、ELISA 和TPPA 3 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TRU ST、ELI SA 和TPPA检测各期梅毒阳性率分别为: 早期潜伏期为66.66%、80%、86.66%;一期梅毒为73.81%、90.47%、100%;二期梅毒为81.82%、90.91%、95.45%;不明期梅毒为66.67%、88.89%、10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TPPA 和ELISA 在检测早期、一期、不明期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TRUST、ELISA 和TPPA 3 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3讨论

梅毒抗体检测是临床梅毒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大约在4~6 周在血清中可产生抗类脂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临床以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方法作为确认试验方法。而针对这两种抗体的检测方法有许多种,目前主要有TRUST、ELIAS、TPPA等方法。在以上几种方法中,TRUST 由于其廉价、快速、方便,其测定效价比RPR、USR 高一个滴度等特点,所以广泛用于临床住院和门诊患者的梅毒筛查和疗效评价工作[2]。另一些针对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的检测方法有ELISA、TPPA等技术,其中ELISA 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清学检测法,通过将基因重组表达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包被在微孔板上,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极大地提高了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T PPA是目前国内推荐的确诊梅毒的重要方法,它是使用纯化的致病性螺旋体抗原成分包被活致敏红细胞和明胶颗粒,其结果可靠, 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是目前国内外被公认的准确度较高的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 但由于其操作比较繁琐,不利于大样本的检测,因此,它主要运用排除用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所致的假阳性[3]。

从本次研究结果分析,TPPA和ELISA在检测早期、一期、不明期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二期梅毒检验中,3 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ELISA 和TPPA较TRUST准确性更高,对梅毒患者的疗效监测过程中可采用TRUST,而对于潜伏期梅毒和难以诊断的梅毒可以采用TPPA。如果能够联合筛选试验与确诊试验,将对梅毒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可为梅毒的早发现、早治疗赢得时间。也可将3 种试验方法结合应用,可以减少漏诊、误诊率[4]。

参考文献

[1]钟惠霞.3种检测方法对梅毒诊治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73-1275.

[2]董雅荣,李桂娥,马季,等.TRUST与USR、RPR 在梅毒筛选试验中的对比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2):114-115.

[3]杜潘艳.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6):1303-1304.

[4]姜景霞.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06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梗后睡眠障碍疗效观察 下一篇:手法复位改良石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56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