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

时间:2022-10-29 07:28:04

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致力于解决当前语文课堂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语文课唤不起学生的美感享受、语文教学淡漠人文光辉的问题。通过构建动态诗化课堂来追寻诗意语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语文素质培养。

二、实施措施

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所倡导的,是一种绿色、诗性语文的回归。

“动态”是理念,在于三个开放:开放教材资源,灵活使用教材,注重现生成资源的利用;开放教学目标,不用预设的目标主宰教学,不束缚学生思维;开放教学过程,板块设计灵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与质疑,使课堂灵动飞扬。

“诗化”是境界,在于三个诗意:

①教师诗意组织教学。教师创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引领学生在诗意情境中享受语文。

②师生诗意解读文本。师生借助生动优美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趣味盎然的活动,对文本进行感悟、内化、想象,实现对美的欣赏、体验、创造。

③学生诗意享受语文魅力。学生激发出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进行更高层次的发展。

五维度是实现动态诗化课堂教学的五个元素:课前演讲,诗意导入,美点品赏,存趣创作,开心评价。

①课前演讲三个专题

诗歌朗诵、美文美背、我来演讲。在语文课前三分钟里,让学生根据教材、语文主题丛书和节假日等生活契机,或背诵相关诗文,或演讲见闻、发表评论。同时设计阶段性专题,如新生入校开展“自我介绍”等主题演讲。

②诗意导入三个一

一份温馨礼物:始终把饱满的精神状态、淡而甜美的微笑作为走进教室送给学生的第一份礼物。一段精美语言:或用抒情的语调,或用名句、古诗词、歌词,或用妙语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诗意学习情境。一个情感基调:选用与文本气氛相称的图片、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入情入境的学习环境。

③美点品赏四方法

图文相宜欣赏美:借助多媒体手段,用精美的图画再现课文的意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声情并茂体验美:用声情并茂、形式多样的朗读传达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图画美、音乐美、情感美。关注朗读技巧。

品味文本挖掘美:学生借助文本赏读卡,做好品味文本的准备。品味文本时,教师退下讲台,以学生身份倾听、质疑、补充、纠正,融合归纳和提升。及时抓住新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丰富课堂内涵。

画面板书勾勒美:运用画面进行形象化的板书设计,增加课堂的诗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④存趣创作五梯度:学生感受体验、确定写作内容、提出写作要求、小组写作交流、推荐优秀作品班级交流并纳入班级文集。

⑤开心评价二重奏:开心等级评价(引入升级机制,激发学习兴趣)、诗意语言评价(内化为自身动力)。

三、主要创新点

1、理论层面

①理念先进,能切实让学生在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同时,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②是对潍坊市“345”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层挖掘、是自主互助合作课堂的细化。既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又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先进理念相结合。

2、实践层面

①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着眼于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进行思考,各维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针对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的有效突破。

②课题的实验过程扎实有效,材料积累翔实条理,实验数据可靠,课题的实验准备、实施工作细致有序,课堂授课、材料汇报精心细致。

③“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中的“美点品赏”“开心评价”“存趣创作”有鲜明的创新意识。

④可操作性强,师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教师的下水作文、随笔集,学生的日记、诗集、文集,班级文萃……就是存趣创作最好的实验效果。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效果

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历经三年实验逐步总结提升形成。过程材料汇编为《初中语文“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课题研究方案及研究过程材料选编》;教学反思汇编为《璞玉心语》;案例《语文教学要关注教育个性生命灵性的启迪》获诸城市金点子一等奖,同年发表于《中国教师》;论文《让语文成为诗意的栖居地》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试验中,师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学生变化

①学生有了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逐渐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他们领悟到了语文的魅力,主动探寻语文的奥妙。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喜欢语文了,对语文课的期盼与日俱增。

②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阅读面宽了,日记本厚了,知识面广了。白雪、姚成圆等多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市县级比赛获奖。

2、教师方面

①授课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先后获得诸城市教学能手、潍坊市优质课、潍坊市教学能手等称号。多次为诸城市语文研讨会提供公开课,在市县教研会上发言。

②语文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很大提升。十多篇教学论文、散文、教学反思、课堂实录发表在国家级省市级报纸刊物上,或获省市科研成果奖;教学随笔、教育博客多次获市县奖励。

上一篇:浅析初中语文中的情境教学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