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中小企业竞争力培育的问题与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29 06:24:25

中小中小企业竞争力培育的问题与策略探讨

摘 要 文章提出了培育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中小企业竞争力培育可能存在的制约性因素,进而从技术创新、融资能力、政策扶持、管理水平等角度提出了培育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竞争力 形成机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420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8%,提供了78%的城镇就业位置,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4%;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在保证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推动未来经济腾飞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直接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与活力。积极研究中小企业如何提高其竞争优势、打造基业长青的中小企业是当务之急。

1中小企业竞争力培育的背景

中小企业竞争力,这是一种看似简单实际卓然超群的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那么,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由“点”到“面”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和基石是什么?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生产、销售及研发自主创新成果的创造者,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区域跨越发展的载体。然而,面对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总体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许多中小企业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融资难、企业成本增多、市场推广困难,许多中小企业又再一次提出要打造自己的竞争力,而中小企业怎样提升竞争力,怎么发展,各界该做些什么?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了专题调研。研究表明,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中小企业认同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构成的竞争力因素,如中小企业的技术、融资能力、资本水平、产品、品牌、营销网络等方面,同时竞争力还影响因素还包括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客户(顾客)对中小企业的认同和忠诚度以及产品的满意度等,并由此带来的社会各界对产品的评价和口碑,以及中小企业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氛围等。对此,认清中小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找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培养定位和目标,是打造中小企业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现状与问题

2.1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

尽管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相关政策在促进和引导中小企业快速和规范发展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但主要侧重于企业投资过程后期的扶持与规范,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部分开发费用摊入成本、加速折旧、税收减免政策等。在投资过程前期的引导、挖掘和创造机会吸引企业家资源,并帮助投资者把握机会等方面的政策尚显不足,如刺激技术向市场转移、从源头上帮助企业本地创业,以及帮助创业早期的企业度过研发和市场推广周期的资助政策不多。

2.2创新人才缺乏

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谁获得了优秀的人才,谁就能获得在行业中竞争优势,中小企业中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各类人才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普遍存在人才资源不足,人才层次偏低。从笔者调查的几家企业来看,都存在引进人才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引进科技人才成本高,比如报酬、住房等方面,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力承受;二是专业对口的科技人才总量不多;三是科技人才与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不相适应,难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出现人才得而复失的现象。

2.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银行信贷支持少。由于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的支持。二是担保公司融资难。融资对象为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融资期限1-2年,且能够在抵押的基础上,通过借款人提供无限责任保证等给予部分信用融资,但要求企业支付保费,且按月还本。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还贷压力大,资金使用效率低。三是担保、拆借风险大。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总体来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

2.4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从笔者调查来看,部分中小企业对政府的税收政策、行政审批、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方面相对比较满意,这说明近几年各级政府在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方面卓有成效。但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在政策指导、市场分析、管理咨询、人才引进等方面,中小企业存在较大需求。

3培育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强产品生产管理与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力、品质力、价值力、全球化整体的提升。产品生产管理与技术创新对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生产管理与技术能够重塑成本优势、让中小企业进入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形成竞争的障碍和壁垒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加强产品生产管理与技术创新,持续跟踪、分析新产品和新技术趋势及变化,创造价值,提升产品技术和价值含量,加快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程度,坚持高起点产业拓展策略。

(2)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和管理。第一个就是组织能力的积累,第二个人能力的建设,第三流程把控能力。要从管理基础建设,生产流程的控制、组织沉淀的知识等方面去形成中小企业竞争力。

(3)加强政策研究。要认真研究国家规划跟行业相关的政策,跟踪分析法律法规、技术壁垒,才能把握整个产业发展的方向。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符合于这个产业的最重要的关键价值。可以通过科研机构、优秀供应商、优秀人才、客户意见、认证机构等等获取信息,发掘产业关键价值。才能推动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会赢得研发的投入。

(4)加强产品品牌内涵挖掘,打造中小企业品牌。一方面要抓好品牌形象设计。在品牌培育过程中必须让潜在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功能进行充分的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抓好品牌文化形象树立。对中小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中小企业行为进行充分的挖掘,让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形成深厚的感情。此外,还要做好品牌标识系统。品牌标识系统是指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品牌标识系统的认知与评价。因而要对产品的品牌名、商标图案、标志字、标准色以及包装装潢等产品和品牌做好充分的定位。通过品牌标识系统把品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

(5)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逐步建立政府导向、企业为主、金融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新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会投入体系,尽快建立风险基金,完善保险机制、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以柳州高新区为例,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风险投资。高新区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该领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另外,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并加快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府积极推进信用担保工作,落实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政策措施,做好担保机构免税申请受理、审核和上报的工作,推动中小企业贷款再担保业务的发展;信用担保机构的定位上突出“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另一方面要促进银行体制的创新,积极构筑与发展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除此之外,要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新三板市场正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资本市场,应该更多地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使中小企业能够实现社会直接融资。

上一篇: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角色的转变 下一篇:浅谈油画风景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