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学前班班主任

时间:2022-10-29 04:55:56

如何当好学前班班主任

摘要: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学前班班级常规是指学生一日学习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学生遵守的一些规则。

关键词:班级常规;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43-02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单位的具体科室,

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工作存在于一切人社会和人们的共同活动中。学前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就是"火车"的车头。

1.用爱心拉近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农村乡镇上的学前班学生,他们是第一次迈进学校的大门,一切都会感到新鲜,陌生而好奇。美好的开始是成功的铺路石。身为学前班的班主任,一定要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这句老土话不便苟同。第一天与孩子们见面,教师首先要向他们介绍自己,犹如介绍小伙伴,并置身于孩子中间,和他们捉迷藏,石头剪刀布,和他们分享喜悦,一起开心游戏,开心交流,让他们不再对我们神秘又担心,一个大孩子的形象就这样建立了。然后在玩中告诉他们进入学校应遵守的纪律。每个人都需要爱,孩子更是如此,用爱心建起温暖的师生关系,孩子们才能体会到新环境的温暖,才能诱发每个孩子都喜欢上这个新环境。

2.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2.1 对班级学生能有全面的了解。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学生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学生都能熟悉,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学生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2 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学生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学生在学生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2.3 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学前班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学前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3.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学生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学生园了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学生洗手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

4.安全防范促保障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前班的教师更应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反思自己的责任心是否很强,反思自己对学生的关爱是否深入。我们的学生由于智力低下、往往对外界的反应不灵敏。有的智障学生协调能力差,这样就导致他们在认识安全行为,具备遵守各项安全的能力和自护自救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培智学校切实履行安全教育的使命和保障学生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4.1 做好日常教育工作。教师除了在每周班会课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外,还应该平时多对学生进行实时的安全教育。留心学生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找安全隐患。发现问题要对学生及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改正不安全的行为。

4.2 保障教学无事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做到无教学事故。提高课堂教学的的全意识。上课前要检查询问学生到校缺勤情况,对教学的教具、学具进行检查。对课堂上必须要使用的剪刀、小刀等物品要使用安全性能高的物品。课堂上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时进行收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3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体验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让全体学生参加火灾逃生演习。演习后要认真进行总结,肯定利用逃生知识逃生的学生,指出演习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教师要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史教育 下一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分析